第四十三章 豆腐加工厂(1 / 2)

王小川来到南左镇以后,没发现这里有什么好东西,但有两样东西除外,一是豆腐干,二是老白干。如果用卤豆腐干就着喝酒,那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南左盛产黄豆,几乎家家都种,想吃豆腐,去仓里拿几斤,去磨成浆,回来一煮一挤,再一压,就成了豆腐。如果再多压一个晚上,就变成了香干,用烟一熏,再放卤水里泡个两小时,就成了最好的下酒菜。

王小川觉得南左现有的这两家企业虽然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但确实还挺符合当地的民风民情的。如果要想为当地百姓做点实事的话,恐怕也只能从现有的这两家企业入手了。

想好了以后,王小川决定先去乡办的豆腐加工厂考察一下。

这个豆腐加工厂离乡政府不是太远,王小川踱着步过去,也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

加工厂位于一个农村小院里,从大门进去,看见小院里停放着一辆手扶拖拉机,还杂七杂八地堆放着一些麻袋。

小院中间是一排民房,中间的房屋大一些,两个厢房小一点,豆腐厂的朱厂长正在中间房屋里面摆弄机器,看见有人进来,走出来说:“今天磨不了豆子了,机器出了点问题,你改天来吧。”

“你是朱厂长吧,你好,我是南左镇新来挂职的副乡长王小川,分管这镇上的工业企业,今天特意过来看看。”王小川上前伸出手来说道。

“哦,欢迎!欢迎!欢迎王乡长光临指导。”朱明强厂长连忙在裤子上将双手蹭干净后,上前紧紧握住王小川的手摇晃着。

朱厂长将王小川引进房间,在一张八仙桌边落座,从怀里摸出一包香烟,递给王小川,王小川笑着拒绝了。

“唉,王乡长,您要过来检查工作,也不提前说一声。这两天机器出了点问题,开不了工,另外两个人也就没让他们过来。这里连热水都喝不上一口,实在是不好意思啊。”

“不用客气哈,老朱,我就是来看看,了解下情况。现在这个豆腐厂经营情况怎样?能挣到钱吗?”王小川问道。

“王乡长,不瞒您说,这个厂子就是为当地村民加工黄豆的,我们南左乡的农民基本上家家都种黄豆,黄豆产量很高,全年产量近五百万斤,收了豆子以后,除了卖掉一些之外,大家都把豆子加工做成豆腐或豆干这类的,为了方便大家,乡里就进了两台磨浆机,大家都把自家的黄豆拿过来加工,加工好了以后就带回去自己做成豆腐豆干,所以我们这里基本上没有自己的产品,就是代为加工而已,而且很多来加工的都不给现金,而是多交一些豆子作为加工费,我们这个厂,现在也就是能勉强养活我们三个人,赚钱是说不上的。”

“现在的农民兄弟穷啊,一年四季,除了从地里刨食之外,就只会抠鸡屁股。或是养头猪,到了年底,给孩子交学费,其余的钱是舍不得多花一分的。”朱厂长又说道。

“我看过全乡的农作物统计资料,这里的黄豆产量和质量都还不错,我就在想,能不能利用这些黄豆来做点事。黄豆最好的用途当然是生产豆腐,如果我们豆腐厂,能把大家的黄豆加工生产成豆腐或豆腐干,然后统一卖到市场上去,那可比直接把黄豆卖掉,要划算得多。”王小川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如果要生产豆腐,我们现在的设备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洗豆机,磨浆分离机、加热煮浆器、气动成型机等等,这些得需要十来万的资金,再说,我们乡里基本上家家都会做豆腐,我们如果办了豆腐厂,那销给谁?”朱明强沉吟道,他眼睛眯缝,这是他的思考问题时的习惯性动作。

“城里,准确的说是市里。”王小川笃定的道。

“市里?豆腐又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哪里没有,到市里能卖出去么?”朱明强眼睛突然睁开,直瞪着王小川说道。

“朱厂长,你以为市里的市民也会像咱们一家,家家都种黄豆,家家都会磨豆腐啊。我对市里的情况比较清楚,去年以来,市里虽然也成立了几家农贸市场,但总体来说,各种蔬菜、肉类、蛋类都是供不应求。要不然去年市里也不会搞菜篮子工程,这可是市长亲自挂帅,为的就是解决市民买菜难的问题。”朱代东微笑着说道。

在农村里很少会出现无菜下锅的情况,谁家房前屋后不种点菜?夏天的黄瓜、辣椒、茄子、韭菜、冬瓜、南瓜,冬天的白菜、菠菜,可以说一年四季都不会没菜吃。倒是肉类就相对要少些,菜里的油荤也不多。菜篮子工程只在城里搞,越是大的城市就抓得越紧,成华市是省会城市,全市有近千万人口,市民对干肉、蛋、奶、鱼、菜、果都感觉供应偏紧。夏季还好些,冬春两季最是紧张。

至于南左乡,根本就不需要搞什么菜篮子工程,一向只注意乡里政策的朱明强对这些政策并不是很清楚。王小川就很细致的跟他介绍,说着说着,朱明强的眼神就开始变得明亮了起来。

农村人穷,农村人苦,如果能找到一条帮村民致富的路,朱明强绝对不会放过。豆腐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很多人在家里就能制作。而且南左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