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1)(2 / 3)

基本都是中原无地的流亡农民、破产地主和商贾以及逃亡的军人组成。

他们在王朝兴盛,天下太平时上岸生活。

在时局混乱,朝廷横征暴敛时,下海求生。

他们什么事情都敢做。

既可以当海盗,也可以当海商。

根据赵煦在现代所知,这个群体将在未来的历史上,扮演重大角色!

他们在南宋末年,强盛一时,然后投降了元朝。

并负责了元朝的海运工作。

那些在史书上,每年将数百万石粮食,通过海运运到北方的人,就是这些人的后代。

因为元朝,给他们开了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条件——帮我运粮,我不止给你们官当,还让你们自己管自己,除此之外,我还按照你们运粮的石数给你们发钱!

傻子才不干!

但,等到元末,随着朝局败坏。

这些人再次举起了反旗,而且,他们是第一个举旗造反的。

方国珍就是这些人的首领!

而这个群体的活动范围,自古一直就在浙江沿海。

以明州、越州、台州及其外海无数岛屿为活动中心。

因为这里具备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境内多山,又靠近大海,同时沿海地区有着数不清的岛屿可供藏匿。

基本上,这些人是无法剿灭的。

同时,他们也不需要剿灭——海上生活艰辛且危险。

只要有可能,大部分人是愿意过这种朝不保夕的生活。

所以,只要时局稳定,国家太平,同时朝廷的剥削不算严重。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就会乖乖回来,到岸上定居,当一个遵纪守法的顺民。

这就是明州造船业和航海技术发达的真相。

因为这里,聚集了整个天下,两千年来最好的航海人才和最勇敢的水手!

哪怕是在现在,这些人技术也已经足够好了。

证据就是那两艘曾横渡大海,载着宋使出使高丽的巨舰,就是在明州建造的。

同时,载着宋使顺利前往高丽,并完成了使命的水手,也都是在明州招募到的水手。

这些人是什么人?还用想吗?

航海,可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事情。

特别是海上风浪变化无穷,洋流涌动,没有经验的人,是不可能顺利驾驶、操纵船只安全往返的。

所以,陈睦在明州的任务,就是安抚、招揽这些人。

将这些游离在大宋王朝统治之外的人收编。

靠着他们来建立大宋的海军以及运输船队。

将手中的实封状,一一放下来。

赵煦的眼中,闪烁着精光。

“陈睦报告说,如今在外海的‘外越人’起码有数万之众…”

“如今只招募到了两千多人…”

“不够啊!”

“朕得想个法子,将这些人全部吸收进大宋的体制。”

赵煦能理解,在外海岛屿活跃的那些‘外越人’的心思。

无非是陈睦的官职太小,他们担心说话不算数。

同时,也是政策风险太大——万一朝廷朝令夕改,怎么办?

当然,同时也存在着,不少自由惯了/身负命案的海盗头目,害怕上岸后被追究责任。

“等蔡确福建任满,可以让其将他的天赋带去明州…”

“以浙江路观察使,出判明州,兼提举明州市舶司、都大海运大使…”

蔡确是宰相。

宰相说话的份量,应该足够了。

这样,大部分‘外越人’都会乖乖上岸,为赵煦的大业发光发热。

至于剩下的人?

自也不能浪费!

他们也该有为了‘大宋再次伟大’而奉献自身聪明才智和血肉的觉悟。

“无非招安!”

在其他王朝,造反、暴动这种事情,别说沾上了。

碰一下都可能被官军杀全家。

但在大宋不会!

杀人放火受招安,一直是大宋绿林好汉的出路。

《水浒传》的宋江和大多数好汉,为什么心心念念,就是要跪舔赵官家?

原因就在于,之前历代赵官家们信誉良好。

对于肯受招安的人,从来都是怀柔安抚。

不止给出路,给高官厚禄。

还给他们为大宋建功立业的机会。

比如说,现在在泾原路的老将,同时也是阵斩了党项太尉、监军仁多零丁的彭孙,就是在福建受招安的山贼头子。

如今,这个昔年的山贼头子,已官拜泾原路兵马都监,武臣阶升到了四方馆使,并以四方馆使,遥领忠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