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2 / 2)

受缠足的折磨。

“我还以为有什么大事呢。”听完王熙凤的话,贾母意兴阑珊,“你们见识浅。”

王熙凤假装生气,嗔怪道:“老祖宗作何又说我见识浅?”

林黛玉、贾宝玉和贾家三姐妹也一脸好奇看向贾母。

贾母说:“太.祖时期便下过禁缠足令,《大明律》中也有规定,女子缠足,女子本人和她家父兄也是要受罚的,你们看有没有用?”

当缠足的人太多了,处罚都处罚不过来,又有“法不责众”的说法,禁令自然也就成为一纸空谈了。

林家本是列侯世家,家中子嗣不丰,女子皆是作男子养,女子从不缠足,林黛玉叹息:“唉!这可恶的陋习,不知害了多少姑娘遭罪。”

“谁说不是呢。”宝玉点头赞同。

王熙凤一拍手,笑道:“我说这次禁令怎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原来是旧规定不奏效才想出了新法子啊。”

林黛玉好奇:“二嫂子快说给我们听听。”

王熙凤眼珠一转,为难地说:“哎呀,我这嘴皮子再厉害也一下子记不住这么多,要是说错了岂不丢脸。”

“那我出去看看。”宝玉见林黛玉好奇,又听王熙凤如此说,故而十分殷勤地想要出去打听消息。

贾母一把拉住他,“小祖宗,你去看什么看。外头那么热,派个认识字的下人去抄一张回来不就行了吗。”

“你看看你们,一个个这么着急,还没等我把话说完。”王熙凤笑道,“老祖宗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已经有人去抄了,马上送过来。”

贾母:“哈哈哈,你这个淘气的凤丫头!真是找打!”

林黛玉等人也跟着笑了起来。

原来是王熙凤故意逗他们玩。

禁令誊抄回来后,李纨并王夫人也过来了。

李纨父亲李守中曾担任国子监祭酒,后因反对万历皇帝的书院改革被革职在家。

李家男女没有不认识字的,不过,李守中此人观念陈腐,要求女儿李纨只能读《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

李守中常常告诫李纨“只需认得几个字,记得贤女便罢了,还是要以纺绩井臼为主”。①

而李家的姑娘皆被要求缠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李纨手里拿着誊抄的纸,读给众人听。

林黛玉抚掌,笑道:“妙啊!皇上怕重蹈覆辙,便只罚军户和三品以上官员家。这范围可小多了,人也好找。”

众人点头,暗道:正是这个理儿。

林黛玉又说:“自古以来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之说,平头百姓都是要过日子的,真缠了足家里的活谁干。只有那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人才守着这些迂腐之道。”

李纨皱了皱眉,她家便是林黛玉所说守着迂腐之道的人。

王夫人道了一句“阿弥陀佛”。

贾宝玉站起身,说道:“这些人不多不少,还有许多眼睛盯着,又有皇宫里贵人带头,不出太久时日下面的人也会跟风的。”

想了想,接着说:“太太、姑娘们走出去,若没缠足的,穿得还富贵,别人必定以为家里有人做了大官,尽可以横着走。”

贾母笑道:“你这泼猴,又说什么糊涂话,什么叫横着走!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一双脚而已,代表不了什么。”

到了下午,林海终于从宫里回贾家了。

他带着黛玉从扬州一路乘船上京,黛玉跟着贾母住,他住在贾府安排的客房里,并未回林家在京城置办的府邸。

一回荣国府,他便让贾政请了贾母和黛玉一起讲话。

贾政本劝他不必让黛玉一同过来,小孩子家的又不知事。

林海婉拒了。

于是四人去了大厅,林黛玉跟在贾母身边坐下。

贾母问:“姑爷,可是得了什么消息?”

贾政虽是京官,但官品太低,又不是六部给事中或都察院御史,没有资格上朝。

“正是。皇上要给四位公主选伴读,众公侯府和四品以上官员之女都可报名参加遴选。”

贾政大喜:“我隐隐约约听到此事,还不敢相信。能被选中那可真是大造化。”

林海捋着胡须,点头说道:“小弟深以为然,你家和东府里的姑娘也在备选之列。”

贾母原来一喜,后想到了什么,皱起眉说:“那我的玉儿岂不是错失了如此好机会?”

林如海只是五品御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