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嫉妒啊!(1 / 2)

“还好!还好!崔家好,我母妃过得就应该好!”

听到崔、郑、李等几个一等世家,在抵达蜀京的最短时间内,就与当地豪族“打成一片”,继而站稳了脚跟,太和公主就连连庆幸。

因为,她知道,她母妃的荣辱、贵贱,并不只是寄托在元安这个皇帝身上。

崔贤妃等一众世家出身的嫔妃,她们更多的还是依靠自己的娘家。

比如她们当年进宫,就是身后家族的推动。

再比如,她们一进宫就封妃,完全不用考虑什么宠信、生育等,也是因为她们的家族足够强大。

再再比如,姚贵妃宠冠后宫的时候,姚氏张扬狂妄,无数的嫔妃都要避其锋芒。

崔贤妃等,或许被姚贵妃分去了皇帝的恩宠,但在后宫,依然是尊贵的妃,也是因为她们的父、兄、族人等,都在超朝中做官。

姚氏,并不敢真的得罪。

否则,等待姚氏一族的,就是大半个朝堂的攻讦。

所以,从始至终,崔贤妃等都不会只靠着皇帝,她们即便没有恩宠,也能过得很好。

又所以,当元安丢掉天下,失去实权,连自身都难保的时候,崔贤妃等,并没有受到太大的连累。

高福:……崔贤妃是你亲娘,元安还是你亲爹呢。

听到亲娘过得好,就只管放心、高兴,却连亲爹如何,都不问一问。

是,现在元安确实驾崩了,再问他之前是否吃苦受虐待,显得多少有些假。

毕竟若是早关心的话,早早就问了,不会等到现在。

但,太和这做派,竟是连“伪装”都懒得装。

在高福看来,不愿意装的人,要么是真不在乎,要么就是真蠢!

而太和,明显就是后者啊。

心里对太和的评分,再次降到谷底。

那颗摇摆不定的心,也彻底倒向了一侧。

高福暗自有了决断,脸上却没有丝毫的表露。

他弓着身、低着头,继续恭敬的回禀着:

“崔家郎君,去到蜀京后,还是宰相。”

崔家没有迭出中枢,依然是小朝廷的重臣。

崔家又与当地豪族,冯龟年等军阀联姻,仍然保有了曾经的富贵、尊荣。

崔贤妃背靠崔家,哪怕跟着元安一起住进了行宫,但她的日常供给,却没有受到任何克扣。

在京城,崔贤妃是个什么待遇,在蜀京行宫,就仍是什么待遇。

更有甚者,行宫没有姚贵妃,没有偏宠妖妃、独断专行的皇帝,崔贤妃反倒过得更加轻松自在。

养养花,听听曲儿,看看杂耍……身边环绕着年轻的宫女和小太监,兴致来了,还能养个猫儿、狗儿,甚至是滚滚等野兽,日子过得简直不要太舒坦。

至于元安,管他去死!

他当年那么宠信姚贵妃,如今落魄了,也该由姚贵妃跑去嘘寒问暖、伺候汤药。

什么?

姚贵妃死了?

那元安就去陪她啊。

他们不是真爱嘛,人家之间的感情,可不是她们这些世家出身的俗物,所能比拟的!

元安一言九鼎、至高无上的时候,崔贤妃都没有靠着元安如何如何。

如今,元安半死不活,身边无人照看,崔贤妃也不会“以德报怨”的当个贱人。

所以,明明在一个行宫里,崔贤妃等世家出身的嫔妃根本不管元安。

任由元安身边只有一个老太监,主仆两个遭人糟践。

元安驾崩,对于崔贤妃等嫔妃来说,也不是什么大祸临头。

大盛,没有殉葬。

皇帝驾崩了,妃嫔们有儿女的,就出宫跟着儿女。

若是没有儿女,也可以归家。

或者,去到道观、庵堂。

更有甚者,胆子大一些的,还以假死,换个身份,换个地方,改嫁、出家,都随自己。

尤其是大盛朝随着元安的驾崩,彻底亡了。

天下都不太平,户籍制度等,也就没有那么的严苛。

礼法与规矩的束缚,也没有和平年代的繁重,一切都可以“变通”。

“……贤妃娘娘归家了,还有其他几位郑氏、李氏等世家的娘娘,也都回到了各自的娘家。”

高福继续回禀着。

贤妃也就罢了,到底是快四十的人了,在大盛,就是做祖母的年纪。

再嫁,不太合适。

崔家呢,也不缺她这一碗饭,所以,她就继续留在了崔家。

“淑妃娘娘,年纪还轻,今年二十八岁,她才貌俱佳,膝下又无儿女,出宫后,便嫁给了冯龟年麾下的一员悍将!”

“还有李昭仪等几个更年轻些的嫔妃,也都——”

这些嫔妃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