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永恒的孤独(2 / 3)

催泪系导演 天下小黑 2098 字 1个月前

的多,那么还要人干活吗?

所以,这个问题,真的很可怕!”

各种各样的讨论,各种各样的争论,在网络上开始出现。

当然了,回到电影本身。

更多的人谈论的还是绝望,和孤独!

自媒体影评人我不做人了在自媒体号上这样写着:

“一个人,3年保质期,克隆人,一生父母妻友儿女都是虚假的记忆植入,重复劳动做一辈子,死后即刻被另一个克隆人替代,这样的人孤独吗?

一个人,80年保质期,一生父母妻友儿女终会散尽,工作总会被另一个人取代,这样的人孤独吗?

可以把《月球》看作一个人简短的一生。

这个人有妻有女,到月球上重复劳动采矿三年,采矿结束就能回家。每日靠妻女的虚假记忆和视频度日,闲暇时养养花、做做雕件。三年是大限,身体垮了,行将就木,躺在焚化炉里做着和妻女团聚的梦,一瞬烧尽成灰。

这个人也可以有妻有女,在公司996上班,做到退休就能结束。每日靠刷段视频、打游戏度日,闲暇时吃个饭、看个电影。80岁是大限,行将就木,躺在焚化炉里做着去彼岸和妻女团聚的梦,一瞬烧尽成灰。

所以呢?

《月球》弥漫着强烈的孤独感。

而这种孤独感,其实并不是针对克隆人,而是针对所有人。

大部分人都满怀期待去往所谓的“彼岸”,他们快乐地走进坟场,就像克隆人1、2、3、4。

他们不知道真相,他们一直都认为那是真的,他们自己从来不知道自己是克隆人,于是他们的确去往了他们向往的彼岸。这样的人,我们可能会说,他们真可悲,可是他们的短暂的一生,却又何尝不是幸福的?

有所牵挂的人,有所惦记的人,抱有希望的人,我们都知道他们一直向往着回家,而他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的确是回家了。

我们常常说,一个最高明的骗子,是不但要骗过别人,更要骗过自己,他们做到了。

也有少数人清晰认识到一个人来,终究要一个人走,踏入坟场后,就没有彼岸了,就像克隆人5。

有人想摆脱这个无尽循环,就像克隆人6。

而哲学家愿意给大家一些思考契机,突破自己命运的极限,就像电脑八戒。

克隆人的终极目标,也不过是想成为真正的人,从始至终,其实他们本就更像人,不像电脑八戒,他在无尽地岁月里,或许才会真正的有可能做到突破自己命运的极限!

我们看的科幻电影,是我们人生的再映射。

以隐晦的方式,告诉一些不易察觉的真相。

一个永恒的命题,如何区分真实与虚假,正确与错误呢,世界上存在真相吗。

我们不断的去了解未知是不是只是在创造更多错误的认识呢,我们只能假装自信的拥护自己的思想,免得不断的被一波又一波浪潮淹没,又或者将所有事物都模糊界限,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似的。我想要填补脑子中所有的未知,却又被告知所有的未知被了解后仍停留在未知,因此我选择无聊,不停靠,无所依赖。

突然又想到了,其实这部电影提出来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因为有些生命的存在就是因为需要他的牺牲,比如我们饲养的家畜。大量的流水线上繁衍出来的家畜,如果稍有慈悲心,认为它们不该被杀了吃肉,那么事实上它就不会出生。在短暂的生命和根本就没有生命中,我想两种都会有人选。人类的生命也很短暂,可总有人连这短短几十年都等不及。

所以从这方面上来说,电影中最大的伦理问题其实是欺骗。欺骗也是没办法的事,至少从技术上来说,当时的记忆传输技术或者是只能达到下载和上传的层次,还不能随意编排记忆本身,或者是被克隆的细胞也自带记忆无法替换,只能修改,无论如何这样的谎言似乎已经是对克隆体最大的善意了吧?

就算是在现实当中绝大多数人类也不过是工具而已,是目前为止,机器尚不可替代的复杂的工具,一旦可以使用机器,人类这种诸多变数的不稳定工具分分钟被替换掉。

不想被当做牺牲,可能根本就不会出生。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明白人不愿意生了。”

《月球》很神奇,至少对于很多观众来说,看到那些解读文章,就会觉得这部电影真的很神奇。

有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放在《月球》这部电影里面提出来的那些问题来说,其实也是如此。

因为那些问题,根本不可能有答案。

也不会有正确的答案。

所以,网络上的网友们为很多问题争论的不可开交。

第一个问题“克隆人到底算不算人?”

这也是《月球》上映之后,被议论的最多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