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 汹涌的父爱(2 / 3)

催泪系导演 天下小黑 2103 字 1个月前

观念却和国内有着巨大的不同,所以,影片里面的男主角果断地pass掉了这个家庭。

当然,也有可能是骨子里,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记住自己,虽然嘴上说希望孩子能忘掉自己,但是作为父亲,又怎么可能舍得?

而这样的家庭,那样的一对无法生育的夫妇,如果真的收养了,那么很大的可能真的会当亲生的看待,那么他们也有很大的概率会希望孩子忘掉过去。

后面的几个家庭,也同样如此。

那对连个公仔都要拿回来的夫妇就不提了,最后收养的那个独生女人,如果换成是国内的话,任何一个父母怕是都不会把孩子给这样的家庭来抚养。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可能其实并不是特别的在意,是否父母双全之类的,但是对于国内的家庭来说,却绝对是希望孩子能够同时拥有父母的。

不止如此,按照国内的法律法规,无配偶者收养异性子女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所以,这样的人,在国内也根本领养不了!

再一个那个家里已经收养了很多孩子的家庭,就更不用提了,那是欧美特色,在华国,想都不用想都知道不可能的。

越想,李易就越觉得,本土化改编,真的太麻烦了。

再加上这个故事人家原版的原型人物就是英伦那边的人,所以,本土化改编的话,反而就有些不妥了。

当然,这样的电影,如果李易想要运作到国内上映的话,肯定不难,而且不会有任何问题。

不过,这种电影,换成了西方背景的话,国人是否能接受?李易也不敢保证。

至于海外的票房,说实话,李易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毕竟,原版这部电影并没有获得什么太好的成绩,电影始终太过压抑了。

不过李易就喜欢这种的电影,嗯,催泪系导演的名头不是白叫的。

《默默无闻》或许可能比《婚纱》的票房潜力要差一些,商业属性要差一些,但是论催泪指数,却丝毫不弱。

说实话,催泪煽情的电影,或许未必是什么经典之作,但是能催人泪下的电影,却绝对不会差。

《默默无闻》记忆里真的「默默无闻」大概也和影片本身的导演虽然有一点名气,但是却也是小众的导演,而演员方面,宣发方面,可以说,都几乎聊胜于无。更不用说这还是一部非好莱坞电影,自然而然地「默默无闻」也变成了理所当然。

到李易手里头,却不同了,别看《怦然心动》国内有不少人叫嚣着李易的神话破灭,可是实际上,这部片子在北美虽然票房不算多高,但是却绝对不差。

迪恩影业这边,詹姆斯·迪恩,当然更希望李易拍的是那种《第六感》这类的商业属性比较浓郁的电影,但是不代表,他们就可以无视《怦然心动》这种电影了。

赚钱只是多少不同,反正都是有的赚。

更何况《怦然心动》的盈利能力就未必差了。

《怦然心动》虽然在北美院线方面,票房并没有太高,但是在流媒体互联网上点播率可是非常高的。

李易打消了本土化改编的念头,不过,既然要改编自真实的事件,那么一些准备工作就需要去做了,不过,这不需要他出面,只需要知会一下迪恩影业那边就可以了。

他们操作这类的事情,不要太熟悉。

更何况,也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因为这次的事件和其他事件不同,这只是一个小事件,无关其他人。

李易开始着手「写」剧本。

《默默无闻》这种电影,拍起来其实挺轻松的,因为是剧情片,当然,如此一来,演员的选择就很重要了。

男主角和小男主角尤其是关键。

原版的男主角虽然不算什么新人,长得也算帅气,但是却真的在影坛没什么名气和号召力。

当然,这也和原版的电影,根本也找不到那些大牌演员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李易这边就没有任何顾虑了,只要合适,咖位真的不是问题。

因为整个剧组,论咖位谁能比李易大咖?

《默默无闻》的剧本,还需要打磨,李易虽然有原版的做参考,但是还是需要一些协助的。

比如找相关的当事人,比如原型人物有过接触的那些家庭,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

这方面,李易全部都委托给迪恩影业那边。

而且既然有原型人物,虽然说电影剧情李易熟悉的很,但是如果能重走一遍原型人物的最后时光的路,李易相信会对这部电影有着更深刻的了解。

事件的原型是来自英伦,不过,这不是问题。

李易很快地就踏上了行程。

「他当时怎么说呢?很无助!是的,我永远记得他的眼神,他是个好人,愿上帝保佑他!」福利机构的人说着说着眼眶就红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