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众生香火齐供奉,求我金丹斩佛陀(2 / 5)

想起先前莫名闻到的味道,叶秦终于得以确定,那是香火气!

而且是源自于那个和尚。

“这个鬼和尚拥有那么多张脸,好似看到了芸芸众生,更有脸庞在祷告,吞吐香火…”

叶秦将这一切串联起来,脑海里的线索愈发清晰明。

“先前我闻到了香火气,又看到了‘众生念力’,难道——”

烧香,供奉,香火,并非修行!

对于有正法传承的道士来说,这是一种与上界沟通的方式。

同样,以前的古人相信世间有神灵,祭拜香火,进献贡品都是为了祈求神明庇佑,也是一种沟通上界的方式。

这种祭祀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

周人升烟以祭天,称作“禋“或“禋祀“。

《诗经·周颂·维清》:“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笺:“文王受命始祭天。“即是说,这种祭制始于周文王。

其具体祭法为:将牲体和玉帛置柴上,燃柴升烟,表示告天。

《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熈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

可见所谓禋祀,一是点火升烟,二是烟气为香气,以香烟祭神,那么这就是后世所谓“烧香“了。

香火后面大部分都是指寺庙里面祭祀神佛的香和烛火。

而这,便是香火。

但,还有句话叫做“心诚则灵”!

凡人向神明许愿,认为自己虔诚,那么上天就能够听到,接受自己的供奉,从而帮助自己形成愿望。

可是,世界并没有神灵,但是以前的人却对此深信不疑,他们所付出的精神力,并不会因为世间没有神明就消失,反而成为了一种飘荡于天地之间的——念力。

故此,香火生念力,合一便是佛教里说的‘众生意’!

俗语解释为:众生的意念、众生的心意、众生的思想。

而普通人的意念是很少的,作用范围也并不大,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如今有这么一个场地提供,成为了媒介还有桥梁,许多人加在一起,聚少成多,形成的念力就很可观了!

日复一日,不停的增长,数十年,乃至数百年过去,甚至还能够改变这里的磁场。

哪怕到了最后,这座野庙已经荒废,但是其中残存的香火还有众生念力,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够消散的。

所以先前叶秦感知到的那股奇怪能量波动,应该就是来源于此,是在香火和众生念力共同作用下形成。

当然,也不是每座寺庙和道观都能够形成这样奇特的能量,比如先前叶秦看到的那些名刹古寺就没有。

产生这些存在也是需要机缘的,和斑驳岁月之力一样。具体怎么形成,无从得知,起码如今的叶秦没办法解谜。

“这鬼和尚,有众生之脸,万般之象,甚至还能吞吐香火,极有可能就是‘众生意’所形成的产物!”

“相当于这破庙历代香火的守护者?”

能够产生岁月斑驳片段,可见这座野庙曾经也有不凡之处,如今虽然已经荒废,但曾经想必也是盛极一时的存在,吸引四面八方的人过来参拜。

所以这破庙残存了大量的香火、念力,倒也正常。

“这么推断的话,就解释的通了。”

不过,这个鬼和尚和世间任何一种生物都对不上号,因为他不是人,也不是所谓的神,更不是鬼,只是香火、念力集合而成的一种特殊存在。

而且他也不是修行者,和叶秦完全不同,无法掌控天地之力。

可叶秦也不知道这算个什么东西,毕竟人类的认知里对它是没有任何记载的,因为祂存在于精神层面,肉眼根本就看不到。

或许,可以理解为精神层面上的某种怪物?

“这么看的话,倒是有点像是人类所创造的ai。”

叶秦觉得可以这样理解,换成科学比喻的话:‘众生意’就相当于大数据,集合了无数人的信息,最后由此形成了一个ai,和这个和尚一样,ai只是大数据演变出来的,并不存在智慧。

而这个鬼和尚,就相当于是一个ai的存在,而香火和念力所融合而成的众生意,则和大数据类似。

所以说,属于一种玄学ai?

“这样理解的话,就没毛病了,毕竟这鬼和尚看样子并没有神智,也不是修行者,只是个精神层面的怪物罢了,和ai区别不大。”

先前他没出现,是因为叶秦没有触动此地禁制,就相当于普通的过路人,寺庙防御机制也不会开启。

而一旦想要进入斑驳岁月片段之际,引发了能量的波动,众生意守护者也被唤醒。

“难不成以后凡是有斑驳岁月片段的寺庙或者道观,因为残存大量香火和念力,所以都会有类似这种众生意守护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