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将入相五十年,威震异邦!(2 / 2)

我朝开始,从来没有枢密使位次居于宰相之前的,只有曹利用任枢密使时狂妄自大,悍然站位在宰相王曾等人前列。我本人还稍稍知道一点礼节,不敢效法他的做法而紊乱朝纲。

御史唐介曾经以“结交宫掖”的名义参去文彦博的相位(具体所指为文彦博送蜀锦给皇帝宠妃,从而获得高位),后来唐介自己被贬,等到有人提出起复任用他的时候,文彦博正在宰执高位。按照一般理解,即使文彦博对此事不言不语,不推波助澜,皇帝也会顾及他的颜面而放弃起复一个小臣。然而文彦博不仅没有趁机落井下石,反而对皇帝说:唐介这个人自担任御史以来,其议论多数时候还是中肯的,虽然偶尔也有风闻参劾的失误,但总的来看做御史还算称职,建议皇帝同意对他起复任用。当时的舆论对文彦博的胸襟十分佩服。

在宋仁宗生病期间,文彦博曾经和富弼一起建议请求早立储君,仁宗答应了他们的意见。此事因故推延,后来直接促成英宗登基的是韩琦等人(注:英宗乃仁宗参考文彦博等人的意见从宗室之子中选定的)。英宗知道文彦博曾经建议立自己为太子的旧事,当面对他说:“朕之立,卿之力也。”文彦博连连推辞,对英宗说:陛下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先帝和皇太后的意思,而且陛下登基的时候,我还在京城以外,是韩琦等人依照先帝的遗愿拥立的,我不敢自居功劳。英宗说:话虽如此,但此事最初是你的提议,所以你还是对我有恩。文彦博仍然不肯居功。到了神宗时期,有人提起仁宗立嗣的缘由,神宗说起这件事情,文彦博用以前对英宗的回答来回复神宗。

宋神宗说:你和韩琦等人在我先父继位这件事情上,就好像西汉丙吉、霍光等人拥立汉宣帝,虽然各自具体工作不一样,但都应该是此事的功臣。神宗下旨加封文彦博两镇节度使,文“辞不拜”。

文彦博早年曾经上书朝廷,说王安石等人“恬退守道”,希望皇帝下旨褒奖以厉风俗。后来王安石名声鹊起,成为宋神宗最为属意的宰相人选。然而当神宗询问老臣韩琦、富弼等是否可以任命王安石为相的时候,这两人都表示反对,富弼更是直接推荐文彦博为宰相的最佳人选。

王安石由原来被文彦博奖励提携的后进一跃成为他政治上的最大对手,然而文彦博对此不以为意。在王安石为相期间,文彦博与他同朝为官,身处嫌疑之地。很显然,如果这时文彦博对王安石的变法新政有所议论,难免会贻人口实,说他有攻击政敌之嫌。然而文彦博并不忌讳这点,遇到自己觉得不合理的事情,他依然就事论事,该说就说。当时朝廷里一些官僚看见他们政见不同,就有人自分门派,互相攻击。神宗皇帝支持王安石变法的决心非常坚决,处分了好几个攻击变法的大臣,但却从来没有怀疑文彦博是这些反对者的幕后首脑,依然对他褒赏有加。文彦博的为人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高度信任。

文彦博晚年定居洛阳,作为四朝元老,多年辅弼,可谓穷贵极富,然而他待人接物十分谦和,尊德乐善,惟恐不及。与道学大家邵雍、程颢、程颐兄弟宾主来往,如布衣之交;与富弼、司马光等十三人组成“洛阳耆英会”,平时诗词唱和,互相酬答,“序齿不序官”(按年龄而不是按官职高低来排定座次)。

文彦博任将相五十年,就连宋朝的邻邦之人对他的大名都非常熟悉。宋哲宗时,契丹使者耶律永昌、刘宵来宋朝公干。当时苏轼负责接待这些外国使者,他带着这两人去见皇帝。两个契丹使者远远看见文彦博站在朝堂门口,马上原地站立,恭恭敬敬地问苏轼:这位就是你们的潞国公文彦博大人吗?得到肯定回答后又说:想不到潞国公还是这么身体健壮、精神矍铄啊!当时文已是古稀之龄,苏轼对使者说:你们还只是看见他的颜容,而没有听到他的言谈。潞国公其人,处理政务的时候,即使是精炼少年也比不上他;而且学识渊博,贯穿古今,即使是潜心钻研学问的名家也有所不及。使者听完拱手说:“天下异人也。”

西羌有个首领叫做温心,有一匹名贵的宝马,温心觉得宝马一定要德才超众的人才够资格拥有,最后他上书大宋朝廷,请求准许他将宝马献给文彦博,宋朝答应了他的请求。从这件事足以看出文彦博在邻邦的受敬重程度。

史书称赞文彦博“立朝端重,顾盼有威”,德望“足以折冲御侮于千里之表”,为人“忠直亮,有大臣之风”,即使在退居乡里的时候,依然“朝野倚重”。异哉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