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赈灾(下)(1 / 1)

江南这边,林正威坐在书房,紧皱着眉头。“好雨知时节”按说春节的雨该不会行成水灾。今年这大雨足足下了大半个月,本就是农忙,奈何沿河的水田都被冲垮,因为地势的原因,已种的庄稼都淹了,山体滑坡,好多百姓来得及跑的都搬走了,没跑的都被掩在土里。

林正威来到这里几日,先是安排人修建房屋,安排流民,然后开仓放粮,介绍好几个粥棚都有人施粥。后又安排人修水利,建造堤坝。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噔噔噔,随着一声敲门声,剑白在门外喊着“大人,不好了!”

“何事?进来。”

“大人不好了。今日在我能修建的流民所发现了六七民得了“痢疾”的百姓”

“走,快带我去看看。”林正威赶紧就和剑白去了流民所。只见那七名百姓高烧不退,上吐下泻。他赶紧吩咐人隔出一间房子,将人隔离出来,让一个大夫救治。“痢疾”是会传染,要是有人死了就必须烧掉。

还好这次赈灾还有随行的太医。林正威安排完后就回去写奏章,要向皇上奏明此处的情况。

昭德寺。

“主子,江南水灾有流民得了‘痢疾’”寒笙将刚得来的消息禀告了尘。天灾人祸苦的终究是百姓。

“这次赈灾的官员是谁?”

“林正威”

“哦,将军派去赈灾。有时疫爆发,这差事不好办了。让沈逸帮他一下,和他搭上关系。”了尘拨动着手上的佛珠。此人若有朝一日能为他所用,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是”寒笙退出禅房。

他不是菩萨,可是有些事他必须做,于人于己都有好处。这么多年,他都在舅舅的帮助下,培养自己的势力,希望有一天能回去,去查出真相,帮母亲报仇。

这清净之处还是在红尘中,逃不掉。

三日,才整整三日,得了“痢疾”的百姓从七人到了三十五人。人心惶惶,林正威没想到这次时疫居然脱离了控制范围。宫中的太医束手无策。

“大人,有一个大夫在府衙门口,说他能治‘痢疾’”有侍卫来报。林正威听到赶紧起身“走,带我去看看。”

“在下沈溢,拜见大人”沈溢看见林正威来了,弯了弯腰行礼。

林正威看着来人,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少年。青色束腰长衫,玉簪玉冠束发。生的十分俊俏,看着又平易近人,像书生不像大夫。

“不必多礼”林正威虚扶过。“你是大夫?会治时疫?”

“是的大人,草民家世代行医,听闻此处百姓得了“痢疾”,特来相助大人。”

“好好好,那我们去书房详谈?”

“不了,大人我们还是去看看病人吧。”

“好,”说完林正威就带沈溢去了安置流民的地方。

沈溢用布蒙住了口鼻,给林正威了一块布,“这布是在下用药水浸泡过的,之后我会写出药方,让照顾病人的人带上浸泡过的布。”说完他就给那些病了的百姓把脉。

他一边看病,一边说“大人,我希望这里的大夫,药童,小厮都能听我的调遣”

“好,没问题,我会吩咐下去。只要你能看好百姓,什么要求都可以。”

他将病的人按照病情分类一下,吩咐人将他们重新安置在别的房间,说住过的地方,和没住的房间都要洒上石灰水,然后烧艾草去味。以后喝的水,煮药煮粥的水都要取清水煮沸后再喝,不能再喝生水。

看完病人后,他从药箱取出笔墨纸砚,不一会儿就写了两张药方。

“大人,这两张药方,一张是浸泡布的,一张是治病的”林正威接过方子看了一眼就递给随行的太医,太医和之前的大夫看过都夸沈溢医术高明。

“在下医术浅薄,时疫不能光治,还重在预防,隔除等”沈溢给他们解释了一下。然后又说“要给病人多喝水,窗户尽量都打开。”药童,小厮听后都各自去忙了。

“大人,除疫不能一蹴而就,得徐徐图之,按在下的方法,三日稳定,十日去除。”

“好,我替百姓谢过公子了。”

“无事,这是在下的职责所在。”

“来人,给公子安排房间休息,顺便给公子准备饭菜。”沈溢安排完了就去休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