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求见陈显(1 / 2)

曾庆领着杨毅和钟和,不多时来到陈宅,很快三人来到堂内。

“你们两个在此等候,我进去叫我姐夫。”

“有劳曾爷。”

曾庆招呼两人一句,独自一人去了后院。钟和和杨毅两人就站在堂内等着,还有一个丫头小花盯着两人。

等了好一会,陈显穿着一件朴素的衫袍,不紧不慢的来到堂内。身后跟着曾庆还有陈显的儿子陈武。

陈显来到堂内,眼神上下打量着杨毅。来到主位上坐了下去,陈武则在他身边站着。

钟和一副低人一等的姿态站着,一句打招呼的话也说不出来。倒是杨毅恭恭敬敬的,朝着主坐的陈显一拜:

“学生杨毅,见过陈先生。”

陈显微微颔首,摸了摸自己的短须:“嗯,你就是杨毅?在我这读过书?”

“学生四年前在先生私塾读过一年,启蒙老师是刘老师,也有幸上听过先生讲学。”

“嗯,听说你想参加县考?你可知这其中的难度?就是那些从小苦读的,也未必能考上。何况你才读了一年,想必也没学多少东西,你是如何这么自信?”

在陈显第一眼看来,杨毅只不过是个狂妄自大的人。毕竟生在那个环境,以为读了一年书,就比其他人强。可要是他这种的,放在县城里,又是有多么微不足道。

但和杨毅交流两句,从其说话可以看出。此人不卑不亢,也懂谦虚有礼,加上身上散发出的自信,倒让陈显有些吃不准。

“学生因家境贫寒,无奈只读了一年。但学生从未放弃读书,三年来一直在家苦读。因无人教学,学生不知自己是否精进,因想通过县考了解自己不足。”

杨毅诚恳的说着,但眼神里透着自信。陈显听完此番话,心中大为赞赏。读书人就该有勤奋自律,不卑不亢,更要懂得自己不足,为人为事需谦虚好学。

而杨毅身上该有的都有,陈显只短暂交流。心中就已经想收下杨毅,此子就算今日不行,只要多加教导,它日或许有所成就。

“嗯。这么看来,你倒是一棵好苗子。”

“学生不才,还请先生给个机会。”

陈显微微颔首:“杨毅对吧,你随我书房谈话。”

杨毅心中一喜,拜道:“多谢先生。”

说罢,陈显领着杨毅前往书房谈话去。

“这位老伯,别站着,请坐。”陈武招呼一直拘谨站着的钟和落座。

“啊…,是是是,谢过陈少爷。”钟和点头哈腰,小心翼翼的落座。生怕自己做错什么,惹主家不高兴。

“小花奉茶。”

“是。”

陈武倒是很随和,丝毫没有架子的陪坐。

杨毅跟着陈显来到书房,余光扫了一眼整个书房。整体来说还是比较简洁,两旁各放着两张座椅。正前方一张书案,上面放着文房四宝,身后是一个书架,摆满了各种书籍。

陈显进来就坐到左侧椅子上,示意杨毅也在一旁坐下。

“先生在上,学生站着就行。”

杨毅来这里五年了,深知在这个时代生存的艰难。尤其是像他这种出身,更需要给人一种好印象,表现的极为谦虚懂礼。

果然陈显很受用,满意的点了点头:“嗯,你可知我带你来此何意?”

“学生不懂,还请先生点拨。”

杨毅自然知道陈显是要试他才学,不过做人也不能显的太聪明。不然会让人觉得驾驭不了,又或者没什么能教,反而让人敬而远之。

“恩,县考虽不难,但也不是易事。老夫见过太多学子,读了一辈子书,连个童生都不能中,你明白吗?”

“学生愚钝。”

“老夫的意思,你还很年轻,其实没必要如此心急。如果你愿意,老夫可亲自教你,届时必可一考即中。”

陈显之所以这么说,是他压根不信杨毅能考的上。毕竟才学一年,要知道像杨毅这种半路读书的,学的都不过是孩童该学的启蒙课。

比如一些类似百家姓,三字经。以及字的发音和写法,单凭这些怎么能参加考试?

杨毅听完陈显说的话,明白他是不相信自己。按理来说自己再读几年也无可,可问题是他掌握的知识,足以应付县考。

别说这区区县考,就是乡试府试甚至会试都可以试了。但这话要是说出来,陈显只会当他是狂妄,毕竟连他也未能在会试取得成就。

再者杨毅也不想再浪费时间,大梁自建国以来,对读书人极为优待。凡是能考取秀才的书生,可享受遇官不跪拜,不服兵役不服劳伇,就连家里赋税也可减免。

如果能在明年考上,那杨毅就是个童生。这样就可以参加八月秋闱的府试,再中个秀才。自己父母也可过的轻松一点,家里也会好过一点。

想到这些,杨毅躬身一拜:“先生说的在理,可学生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