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隔壁的赵家大哥(1 / 2)

因码头上的租子是交给衙门的。

换了个承租人,尽管是短期的,也得去衙门里头知会一声。

年头上衙门里也不缺等着办事的人。

过完这一遭,日头已经偏西。

赵大娘跟着宋玉枝回了清水巷,总算把憋在心中半下午的疑问给问了出来。

“你咋知道军中的事务?真是年前腊八粥会的时候听人提了?”

宋玉枝说没啊,“我哪里知道什么军中事务啊?”

赵大娘:“那怎么……”

宋玉枝:“不是您帮我打听的吗?古家人口简单,拢共四口人。三口人我们都见过了,全须全尾的。后头那古家的小姑娘不过才刚提了一嘴,古大婶的眼泪就快落下来了。我就猜着是他们的儿子出了什么事。反正当时我也未把话说满,只说‘父母爱子’什么的,就算猜错了,道个歉也就完事儿了。”

“好你个丫头!”赵大娘好笑地轻拍宋玉枝,“连我都被你唬住了,还真当你心中有成算。没想到是你演出来诈他们的!不过也得亏你诈上一诈,才能知道事情的原委。说来也不算多见不得人的事儿,也不知道为啥古家夫妻瞒得这么深?!”

宋玉枝止住了笑,想了想说:“疏通关系是好听的说法,难听点叫行贿。他们不想太多人知道也是正常。还有就是这太下要不太平了……”

说来南边造反和丰州城这样的北地扯不上什么关系。

但话又说回来,北边的驻军都要抽掉人手了,想也知道那场叛乱闹得有多厉害!

更深一层,若是邻国北戎知道了大楚乱了,会不会大举进犯也未可知!

真要是北边也打起仗来,大楚朝廷腹背受敌,怕是……

普通百姓能保全自己就不容易了!还谈什么营生?

听完宋玉枝的分析,赵大娘也肃了脸,“万一真的乱了,那会儿什么房子铺子可都是虚的,真金白银在手里才是最要紧的!这摊位不就砸你手里了?好个古家,老娘真是小看他们了,他们是怕旁人也想到了这些,越发不肯接手他们的摊位了吧!”

两人正说着话,宋知远一边笑,一边迈着小短腿哒哒哒跑进家门。

他头上围着一个草环,举着一截树枝,装扮的有些奇怪。

隔壁的张栓子手里提着根木棍,跟在他后头撵他,口中还威风喝喝地嚷道:“哇呀呀呀!我乃当今武安侯,北戎宵小看枪!”

他人高步子大,几步跑到宋知远身前。

两人说着就“对打”起来,笑声不断。

武安侯是大楚的开国功臣,战功赫赫,家传枪法出神入化,将意图南侵的北戎驱逐回极北之地,差点灭国了。休养到了这些年才算缓过一口气。

可能是天妒英雄,武安侯全家和他率领的军队在另一场战役中覆灭。

时移世易,现下估计也只有受过其大恩的北地百姓还记得武安侯的名号。

宋玉枝搬到北地之后,偶尔能从其他人口中听到这位先烈的英雄事迹。

那样的大英雄都陨灭在战乱中,普通百姓又能做什么?

天下大事什么的,终归离自家太远了,未雨绸缪可以,却没必要杞人忧天。

宋玉枝就收回视线,接着和赵大娘道:“也只是我的猜想而已,谁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总不能因为还没有影儿的事,就打乱原本的计划。反正就二两银子的转让费,您还怕我几个月挣不回来?而且正是知道可能要乱,才要趁着安稳的时候多赚些银钱!”

赵大娘跟着点了点头,“是这么个理儿!真要乱了也不怕,还有我家呢,我们娘儿俩能护着你们!”

院子里,宋知远被他栓子哥打的拱手求饶,连忙求和休战。

一大一小两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进屋讨水喝。

宋玉枝起身去了灶房,发现灶上并没有热水,后知后觉地发现周氏不在家。

周氏虽然不像过去似的一味闷在家了。

但平常出门也只是在附近串个门子,或者在巷子口的空地上做做针线。

黄昏前都会归家。

今日这个时辰了,周氏却还没回来。

宋知远说:“姐姐不用担心,娘没走远,就在隔壁帮着赵家的大哥哥拾掇东西。刚我和栓子哥就在那儿玩呢!而且不只娘,张大婶她们都在呢……”

还有几日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也就是赵大娘母子搬到隔壁的日子。

周家父女日前已经收拾妥当,离开了丰州城,把地方腾了出来。

这几日赵大娘就在忙着使人修葺屋子,宋玉枝三不五时能听到隔壁砰砰的响动。

不过今日之前,赵大娘的儿子一直未过来,在忙着收拾村里的老屋子——

他们住的是村里的荒屋,虽然无主,但说来是村里的公有资产。

归还的时候也得打扫修葺,才能让同村和他们结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