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错过就是傻子!(1 / 2)

清水巷的小院里,宋玉枝照常早早起身。

她长街上的那个摊子实在太小,一张方桌都支不下,面条是不能再卖了。

宋玉枝就只准备卖包子和卤下水夹馍。

三文钱的肉包倒是可以做一些了,毕竟那边的客户群比码头上的苦力富庶不少。

赵大娘带着兔子过来的时候,宋玉枝刚把包子和白面馍往蒸笼里放。

赵大娘奇怪道:“枝枝,你怎么就包这么些?”

在码头上的时候,宋玉枝尚且要包一百来个包子,现在在更繁华热闹的长街上,宋玉枝每样包子却只准备了三十个,夹馍也只准备了十个,加起来才刚过百。锅里的猪下水也“缩水”了,只做了很少的一锅。

宋玉枝一边拾掇前一日傍晚采买回来的香料和干辣椒,一边解释道:“那处虽然人多,但午市过后就没什么人了。而且光我附近卖包子、夹馍的就有三五家,至于猪下水,凭我做的再香,讲究一些的人家是断然不会入口的。我先卖着看看,情况不对我再想别的。今日还是卖冷吃兔为主。”

赵大娘一想也是,那长街上做的几乎都是香客生意。

烧香拜佛那自然得趁早,谁下午晌往庙里去?

昨日他们从福海楼出来,回长街上收摊的时候,街上的人已然少了很多。

那还是腊八节正日呢,今遭过完节香客还得少很多。

两人还是分工合作,一个杀兔子,一个准备配料,更还多了周氏和宋知远两个帮忙打下手的,干起活儿来那更是事半功倍。

天光初亮,宋玉枝和赵大娘就一起去往清净寺外的长街。

说来赵大娘今日已经销完了十二只兔子,完全可以回家休息了。

不过她非说自己闲不住,要去搭把手,宋玉枝拧不过她也只好由她去了。

长街上摊贩大多还是辰时才来出摊,此时街上摊贩和行人都不算多。

但相比年前冷清寂寥、还呜呜刮着大风的码头而言,这里的条件还是好了太多!

宋玉枝和赵大娘轮流在小马扎上坐了会儿,就陆续有主顾上门。

前头在码头上,宋玉枝的定价老被生客议论诟病。

在这儿则不会,她的定价成了中规中矩的那种。

天光大亮的时候,她就销出去了十几个包子。

辰时初,清净寺开始招待香客,寺外的长街开始热闹起来。

但如宋玉枝所说,这街上最多的就是卖吃食的。

包子、蒸饼、夹馍、油炸鬼、馄饨、面条、各色点心不胜枚举,不少人家的摊位或比宋玉枝的显眼,或者地方更宽敞。

赵大娘那清亮的嗓音淹没在各家此起彼落的吆喝声中。

宋玉枝的生意反而还不如早先,小半个时辰才卖出去不到十个包子。

但好在人一多,她就跟之前一样,把卤下水的锅盖掀开一半。

这是只她一家在卖的东西,而且香味浓郁,自然帮着引来不少客人。

听说是卤下水,很多衣着光鲜的客人直接摆手,让她不必推销,只买包子。

辰时末的时候,前一日订了冷吃兔的主顾先后让下人带着条子来取货。

宋玉枝早就准备好了十个粗瓷大盆。

讲究一些的人家的下人带着食盒,将那一大盆冷吃兔装入食盒里。

若不讲究的,则直接拿纱布虚虚盖着,捧着大盆往回走。反正他们主家的宅邸就在附近,回去也不过半刻钟。

而且做这冷吃兔的小娘子说了,这冷吃兔冷的也好吃!而且越放越入味呢!

那样一大盆在纱布下、仍然清晰可见的红彤彤的辣椒,前头不拘是霍家小姐、还是福海楼的老饕食客,那都看得直咂舌惊呼。

街上的普通人那就更别说了,不由纷纷侧目,自来熟一些的更是凑上前去打听这是买了啥?

下人享受了一把众星捧月的滋味,也不含糊就说:“诸位没见过吧?这叫‘冷吃兔’,是长街中央一个小娘子做的!”

一个下人是这般,其余几个下人也是如此。

这不就是现成的广告吗?

宋玉枝感觉实际差不多了,就在今日装着准备散卖的冷吃兔给热了热。

小推车上的火塘很小,想再爆炒是不可能了,但好在辣椒这样的东西只要稍微一炒,香味就传出去了。

那些个看过“广告”的客人,很快就循着味道过了来。

宋玉枝再跟赵大娘耳语几句,赵大娘就帮着吆喝道:“冷吃兔,鲜香麻辣的冷吃兔,独此一家的冷吃兔诶!”

有个二十来岁、穿着细布袄子的青年被那麻辣馥烈的浓香味一勾,立刻上前询问怎么卖?

宋玉枝用摊子上的小碗装出装出一份,道:“这样一份三十文钱。若像前头那几位一样,按盆卖的,一盆能有两斤多,就是三百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