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引蛇(1 / 2)

巫明丽给母亲和罗太太都写了信,也没有把希望都放在那边,转而琢磨起别的来。

信才刚写完,尚未封装,晴春斋就送来了急信,说是陈千帆和他的徒弟被抓下狱了。

行医不妥并不是大罪,但皇帝陛下金口玉言要处理他,有司不敢丝毫怠慢,这就关进了刑部的大牢,等京兆尹府衙判决后再挪腾。

巫明丽“哦”地说道:“这么快呀!”

而且竟然是下狱?蜀王怎会如此心慈手软,以他的小心眼,怎么会放任知道自己秘密的人活着?

难道自己猜错了,他得的不是那病?

还是因为皇帝陛下在场的缘故?

巫明丽思忖再三,送走了阿莹,更衣去晴春斋。

她得找田趁月聊聊。

晴春斋一向很忙,田趁月不喜欢闲着,没有要紧事务处理时,他就琢磨。

对着漫天遍地不着边际的密密麻麻的人际关系琢磨。

田趁月笃信,只要事情发生,就会留下痕迹;只要有人办事,就会影响到别人。

小到一个人为什么会知道某个消息,大到今天谁和谁进了哪个书寓,田趁月都喜欢盘,只要被他盘出一点什么,田趁月就会像三伏天吃冰酪那般爽快。

最近他在盘的事情,和蜀王相关,但不是蜀王办差的事儿,那个太大了,田趁月更习惯通过细节和人一级一级还原大事的真相。

这方面,他和巫明丽真是配合默契。

可惜信王排行十六,又非嫡子,继位的可能性实在太低。

不然田趁月还真有点心动。

他对信王府的定位和巫明丽也一样,都是旁观者,投机者,搅局者。

巫明丽想通过门客介入朝政,他何尝不想通过信王府获得“同党”。

大家既脾性相投,还同德同志,田趁月和巫明丽早就是利益共同体了。

巫明丽来到晴春斋时,田趁月已经领着三个徒弟、学生在书房等待,徐嬷嬷陪同闲话,巫明丽一到,徐嬷嬷就退到了外间,留下他们自己商量事情。

他们之间很少说废话,巫明丽入座,田趁月亦入座,白羽和齐敏等人捧茶后,无关人等退下,只剩心腹在近前听用,巫明丽直接交代事情:“我猜测,陈永春知道蜀王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个秘密甚至会动摇蜀王作为储君备选人的次序。但是蜀王没有将他灭口,我便有些怀疑我的猜测并不准。”

田趁月则说道:“对上了,我有一位同窗,科举无名,改去学医,现在御医令何求手下当学生。刚接到消息我就马上去了佑德侯府找到他仔细问过情况。”

巫明丽非常敬畏地说道:“先生胆大,不过请先生以后注意自己的安危。我可不希望哪天您被陛下怀疑窥伺帝心。更不希望还得去大牢里捞您。”

田趁月道:“事发非同寻常么!难得陛下离开宫廷到民间,我——也不过是敬仰陛下,渴望一听圣言罢了!”

田趁月做足了敬畏的表情,拱手向城中作礼,语气也十分庄重,却在说:“也就是在王妃跟前,我才敢如此放肆。话说远了,不知娘娘怀疑的是什么,我判断娘娘怀疑得对。因为陈永春活着下狱,是皇帝陛下的意思。蜀王一心想让陈永春死,却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和陈永春翻脸,陈永春一定拿着他天大的把柄。”

田趁月没有追问到底是什么秘密,知道和大夫有关,且关联甚大,已经足够了。

巫明丽道:“要想个办法,让帝后知道这件事。而且不能是咱们走漏的风声。一防措手不及,二么,得弄清楚帝后心中下一任继承人是谁。”

田趁月道:“简单。但事不宜迟。陈永春会将这个把柄告诉谁,用来威胁蜀王?”

“应该不是他的妻儿,他要保护家人,不会让他我猜……他的师父或师弟?”

巫明丽说到这儿,和田趁月同步了:

“我给陈万木安排探监的机会。”

“我知道刑部大牢管着探监的人,有几个是陈王和吴王的眼线。”

巫明丽和田趁月不约而同拍拍手:“就这么定了。不过,万一陈永春还在等着蜀王救他,没告诉师弟如何要挟蜀王,等他再反应过来,说不定就死透了。”

田趁月道:“无妨,依我推测,蜀王不会放任他坐牢。大半要灭口,小半要转移。只要他有这个动作,我们就能设个圈套。”

“交给你去办了?要什么人和钱?”

“好办,给我两坛美酒,一包无色无味的毒药,我自然办来。”

蜀王和陈永春都是多疑好忌,想挑拨他们内斗,太容易了。

田趁月算算时间,查了查以前收集的情报,推测那几个眼线当值的日子,排了个时间线。

首要任务是送个人进去“保护”陈永春。半个月内如果蜀王没动作,再安排个人去“动作”一下,打草惊蛇。

等陈永春确认蜀王对他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