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出征前夜(1 / 2)

外面传回来的书生们的“试笔”,巫明丽看一个毙一个,还和方无适、羽萝、小鸾她们分享、嘲笑。

很快,李琚多次参与议政厅议事,传回来消息,皇帝陛下拟给罗剑胆封珊图湖将军,位在五品,命任北海都护府南卫指挥使,拨付粮草兵马,命其与父亲罗镇北南北合围夹击。

皇帝陛下还为罗剑胆父女双雄写了首诗,命人裱糊好,给罗镇北和罗剑胆各送一幅。

更多的关于罗剑胆的军报和传闻在京里流传,这个人物越来越具有传奇性。

后面还有捷报频传,罗剑胆与呼兰守军汇合后,立刻偷袭了索瑟南军的大本营索子河,打了一场足以作为兵部标准案例的夜袭、火攻、以少胜多、偷城的胜仗。

朝廷还在讨论接下来怎么打,罗剑胆却已经打穿了索瑟南线,若非有漠西蛮在南侧随时可能串联索瑟夹击,罗剑胆还能打得再深一些。

第二次捷报传回来时,巫明丽收到了捷足带来的罗剑胆的家书。

两封家书,一封给罗太太,一封给巫明丽,给巫明丽的那封上墨意淋漓,是珊图湖勒石记功的文字,以及小字一提说罗琴心的那个小厮的的确确是叛徒内奸,她要用反间计搞场大的。

显然这个反间计就用在了索子河或珊图湖一战里。

巫明丽将信涂去一些比较敏感的文字,收起来。

第二天,方无适突然递来一卷弹词,是她自己写的,提名就叫《红罗女》,内文是十二卷弹唱的罗剑胆克三关的故事,从罗剑胆少小习武、志在从军讲起,一直讲到荣耀归来见天子,天子封侯赐官。

女性独特的婉转细腻的写法,写着这个热血奋斗的故事,再搭配一些美好的愿望幻想,最后呈现的结果感染力非常好。

可惜是弹唱的写法,不能配上打戏。

但是不要紧,方无适写的这个弹词,作为戏本框架。

巫明丽对这个故事很满意。

她马上给方无适一笔钱,买下弹词,配图,然后付梓,就在鸿文书肆里卖。

搭着罗剑胆的东风,方无适的弹词卖得洛阳纸贵,在弹词的基础上,再有一个书生憋出来的一套戏本,就很贴近巫明丽的需要。这个戏本文辞激烈,朗朗上口,巫明丽给书生一笔钱,留下他的名字,把戏本交给双喜班排演。

那书生已经穷困潦倒,全靠在鸿文书肆抄书为生,突然被主家看中高价买了戏本,喜从天降之余,更让这书生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写戏本。

而后这书生又写了好几个脍炙人口的好本子

这又是后话了,现在巫明丽终于寻摸到了满意的本子,马上交给双喜班去排,赶在正月里就热热闹闹地上演。

上演的地方,就在北城最大的一处杂耍园子,前三天都只唱“克三关”的三场,给人白看,不花钱,第四天开始唱全本,收钱。

几乎每天那个杂耍园子的东家都求沈捷旋再开一天,因为每天都万人空巷,因为京城其他戏班子都派人来偷学,还没偷完整,还得继续偷呢。

双喜班借这场戏,一跃成为京城当红班子,沈凤清、沈凤渠,以及她们在信王府教的几个徒弟,红梅、红菊等,悉数登场。沈凤渠可能是命里带红,再次复出,和一众师姐妹登台,她还是最红的那个,一夜之间红遍京城,连宫里都听说了她的大名。

信王府收留沈捷旋组建新的戏班,并没有瞒着人,宫里众人都说巫明丽果然有眼光等等,并没有产生别的怀疑,就连和沈玉英一案关联最多的皇后都只是稍微问了一句,沈玉英现在如何,得知她如今已不再登台唱戏,更不大出门,皇后叹一句“造化弄人”,便没细问。

那件事已经过去了,不会再翻出任何水花。

不过,罗剑胆的名声传扬主要在京城的中下层,京城的所谓“上层人”对战事、武功并没有特别的兴趣,甚至还要刻意冷淡、打压,于是就出现了一种非常矛盾的情况:一方面作为新武戏,《红罗女》红得发紫,几乎要成为妇孺皆知的民间传说;另一方面作为真正的人,罗剑胆获得的奖励和她的实际功劳并不匹配。

而经过议政厅小半个月争论,皇帝陛下命李琚虽西北都护府出西域,李琚名义上是副将,实际上是“上阵去感受感受,攒点经验,以图将来”。

出发时间是二月,准备时间不足十天。

信王府从接到消息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收拾,配人配马,配武器铠甲。

李琚怕后院的女子和内务司的人搞不灵清,特意关照来,却发现巫明丽亲手挑选的马匹也好武备也好,都非常精准。

巫明丽问李琚还有啥要求不,李琚只提出要今年生日时,巫明丽送他的那把接稍弓。

那把弓是胡豫加入信王府时带来的“诚意”,他亲手刨的树心木,炮制的牛筋,调的复合胶,与李琚馋了好几年的铁臂弓相比都不差,还更轻、更省力。

巫明丽给李琚配出征之用,王府给李琚带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