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同频(1 / 2)

皇帝陛下快速地过了过脑子:于鸾嫁到柳家的好处肉眼可见,最起码最起码,能给于青找一门说得上话的亲家。

将来自己万年了,下一任皇帝除非是李琚,其他人都和于青不是一路人,谁还能看顾这些可怜巴巴的武将呢?北边西边乃至东北南疆,没有一个地方是安稳的,打仗要花钱,现内帑虽然还好,国库征的税银却一年不如一年,这样下去,除了李琚,根本没有任何皇子有开打的魄力。

至于于鸾的个人意愿?没有人在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世上多的是盲婚哑嫁,凑合着过。奉德公夫妻两个都是良善人,只这一条,已经胜过千万家。

皇帝陛下把前后考虑明白,说道:“就这么办吧。”

皇后道:“我代我娘家兄弟多谢陛下了。不过,她姐姐不大乐意,这桩婚事我想请陛下做个大媒。毕竟姑娘受点委屈,有陛下赐婚,看着叫人熨帖,也哄她姐姐高兴。”

“她姐姐?于青只有一儿一女,他的闺女,哪来的姐姐?”

皇子的阿保及其他妃嫔等均有纳罕,皇帝陛下怎么对于青的家事如此明了?

皇后心中也微觉惊讶,对于青于鸾又高看半分,皇帝陛下连某几个儿子家的子女数目都不甚了了,对于青家倒是这般清楚,可知于青在皇帝陛下心中,地位十分要紧。

冲喜这种事,如果不是拿柳家的人情作为交换,还真不一定能成。

皇后笑道:“她姐姐就是十六媳妇儿,自嫁到咱们家,也快两年了,您可听见她说个‘不’字?偏这事儿上就说了。可知她果真拿于家姑娘当亲妹妹也不差。”

皇帝陛下皱了皱眉:“不好,这般婆婆妈妈的。也是,她才多大年纪,小孩儿小性儿,儿女情长呢!”

“这事呢要两面看,抹不开面儿的人难免吃亏。她既然敢说‘不’,就不会让自己和十六儿吃亏,这倒是极好的。我以前还怕她太软了立不起来呢。”

皇后并没有因为巫明丽的拒绝就生气或者私底下告状,反而乐意为她描补一番。

巫明丽并没有触及她的底线,并且巫明丽有些方面过于“仁慈”,大多数时候都讲究“你情我愿”“你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伺候我的人,既然是人,就有自己的意愿,我也愿意听听”,她都知道。她觉得很新奇,正面意义的新奇。

皇帝陛下“啧啧”地说:“她?太软了?你看看她给十六儿挑的幕僚,再看看她要开的什么钱庄,再看看匈奴那个傻瓜儿在她手里吃的亏,这是软蛋能干的事?怕是嫌平日里女眷说话无聊,懒得花心思罢了。”

底下內侍送来了一摞奏陈书信,皇帝陛下吃了一顿小食,然后继续处理事务,对皇后奏请的赐婚,当然是准了,即刻就叫內侍记下来,明天交侍读学士起草圣旨。

婚事十分准了,对于家,皇后却没有硬生生地直接发下谕旨,而是找来了兄嫂,让他们先去于家仔细聊聊。

奉德公夫妻俩就是两个糊涂虫,溺爱子女,纵容奴仆,每天睁眼都是一抹黑,对自家的事尚且一问三不知,何论外面。偌大的家业千疮百孔,皇后给他们找了个不错的管家,但那个管家前年告老了,到现在还没人接的起那么一个烂摊子。

上下都如烂泥一样,怪道一个奶口的女婿都敢打着他们的旗号横行霸道无法无天。

奉德公府的几个儿子也都不成器,只有四公子柳辛是个人才,可谓凤凰生在鸡窝里,然而柳辛身体特别差,每每动了神思帮着家里做点事,不出三天又要倒了。

好在奉德公夫妻真的只是稀里糊涂,没有别的坏处,因为没有主见,所以倒也十分听话,叫他们做一他们不敢做二。

皇后给他们安排明白了:等这次秀女们离宫回家后,再过两天,选一个雨后初晴的日子去于家求于太太;

上门时要备齐礼物,礼物要诚意十足,万万不要选宫里赐的或是带品爵的,不能让于家人觉得他们仗势欺人,所以只要那些实用的东西,淌眼抹泪儿地上门;

不要大张旗鼓,要悄无声息地去,不要带太多人,就带谁谁谁等几个皇后送给奉德公府的奴婢;

……

最后她说道:“叫你们去求,是让他们家知道,你们欠了他家一个天大的人情。这世上啊,人情债最难还。她那么聪明,你们上门,她就懂了。”

奉德公夫妻就特别老实地照办了。

他们穿上了朴素的常礼服,拄着拐杖,带着精挑细选的三大车礼物,主要是布匹、钱银、米盐茶等日常好用的,由宫里出来的梁嬷嬷、晴云等仆从陪着,趁着一个云销雨霁的傍晚时分来到了于家。

于鸾已在选秀里记下了名字,随时可能被叫去再选、赐婚,她自己也在考虑,到底怎样的人家合适。

她私心里,其实比较取中西域督抚的儿子,那公子年纪略大些,他爹才刚当上西域督抚不到一年,可以预见至少六年都会在这个位置,六年之后就算换地方,也会遗存一些影响力。且六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