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春风复多情(2 / 2)

人有没有可以填补的,毕竟他们几个,早晚都得走上正途当官儿,王府的事业给谁接呢?

于是各方都满意的结果达成了。

科举过去之后,京里十分热闹,“榜下捉婿”不只是笑谈,真有人家这么干。且有不少人喜欢把婚期定在科举之后,所以科举后的一段时间,京城的婚嫁铺子最为繁忙。

巫明丽的租赁店也是走俏得很,几身大红礼服就没有空着的时候,往往上家还没还回来,下家就在店里等着。

又有胭脂水粉、首饰铺子的新货十分畅销,不仅嫁娶可以用得上,本次选秀也合用的。

还有出宫的老宫女儿嬷嬷们,行情也不错。有女儿妹子选秀的人家,多少得请一个去教教礼节规矩,讲讲各宫的脾气性子,这里也是个市场。徐嬷嬷和珍珠嬷嬷很少帮忙撮合了几件事,让巫明丽觉着可以单独派人专门搞这个产业。

今年的选秀就在四月里开,按惯例先初筛一趟,再细挑一遍,最后留下几个好的,在宫里住一段日子,以备婚配。

小鸾亦在今年的选秀之中,进宫之前,她娘特意陪女儿到王府小住了几天,请巫明丽这个“过来人”和小鸾仔细说道说道。

巫明丽今年真的很忙,小鸾偶尔来王府小住几天,不是被珍珠嬷嬷教导一番选秀时的规矩,也是和秀莲、小柔、无适她们一起,读书写字画画,来是一起来,去是一起去,巫明丽还没抽出空和小鸾详细说说一个采选秀女眼中的选秀。

然而巧合的是,薛家婚礼的喜帖刚好送来了。

巫明丽思考后,没有故意向于鸾隐瞒。

喜帖就按一般流程处理了,她不便去参加薛芹的婚礼,于是派马讷、柳匀两对夫妻代替自己去参加,又请徐嬷嬷亲自登门道贺。

徐嬷嬷分量十足,这是皇后宫里出来的心腹,又是王府里能说得上话的大管家,徐嬷嬷去了,就连薛家的老太太都要略走两步迎一迎。

巫明丽准备的礼物很丰厚,鸳鸯衾和合枕,苏绣百子夹被,缂丝多子多福床幔,豪气又实用。

徐嬷嬷从库房取东西验看,领着下人们搬来搬去。

于家母女到康妙堂上房拜见王妃时,一个丫鬟就端着系大红丝带的漆盘路过。

小鸾就下意识地往丫鬟手上看了一眼。

问安的礼节过后,于太太去后面厢房休息,花枝儿带着锦娘、瑞姐儿,又带了两个孩子,以及春澜、白羽两个,前去陪她闲聊。

小鸾留在了上房,巫明丽没有急着把她送去西厢和无适她们一起读书,而是叫到了东边书房的暖阁里。

说是暖阁,其实就是夹在书房和寝室之间由木架柜子隔出来的一间小屋子,也是南北雕花床,东西雕花镂空木壁,或作柜子,或敞开摆着各种书册,冬天外拢厚棉帘,夏季则用竹帘罩着。

一般富贵人家喜欢用紫檀、红木,次一点的也要酸枝,巫明丽为了颜色轻暖,用了杨木、竹子和松木,涂的是清漆。

巫明丽请小鸾炕上坐了,两人对面,小鸾的丫鬟留在外面和小丫头们玩耍,齐敏领着几个丫鬟奉茶奉果。

小柔夹在人堆里,过来探了一下头,巫明丽算算时间,这会儿,西厢书房那边,无适都应该开始上课了。好容易小鸾上门,小柔找着机会逃课,还能不逃的?于是就逃了。

巫明丽把她叫住,打量了一番,吩咐一个最近提拔上来的丫鬟秋草亲自把她送到西厢去:“若要逃,只管将常用一二千字认齐了、会写了,再将《唐诗三百首》和《论语》背圆了,爱上不上。如今还是半个文盲,就逃?不准。”

又说:“鸾姑娘,你等下空了再去找她。咱们俩先聊聊。”

底下的丫鬟都退了下去,只剩齐敏在底下坐了,抱着狗儿子,默不作声地听用。

巫明丽道:“姑娘要去选秀了,心里若有想法,现在和我说还来得及。”

小鸾抬头看了看窗外,目光正对着南窗外一架松木花障,和薛芹给于家打的那一架几乎一模一样。

纤巧的盆儿里架着吊兰、茑萝,地里栽着的紫藤、月季顺着格子爬得遍处都是,一格一格花障,一格一格粉黄紫白的热闹。

但是于家的花障,早就被之前的“芳邻”们你一把我一把地薅了个干净。

去年躲出去再回来,小鸾的花障早就改成了葡萄架。

那仿佛是个预兆,预兆花障的主人和它的制作者有缘无分。

小鸾忽然问道:“他是不是,就这两天成亲?”

巫明丽回道:“正是。”

“可巧。”小鸾有一点点恍惚,不过很快她就回过神,略侧过身子不再去看南窗,随着她的轻移,低垂的发鬟如蝉翼一样轻轻落在双肩,簪戴的薄纱牡丹花抖了抖花瓣儿,“非我也,何所悲。不过,好姐姐,如果我不想被胡乱赐婚,姐姐会怎么帮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