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门客3(1 / 2)

巫明丽将折扇收回袖中,像平常一样,稳步端庄地走进椒房宫,来到上房里,规规矩矩地向帝后二人问安,然后谢恩。

帝后叫起,皇后赐座。

凤仙送茶上来,背转身的时候两手搭成“门”字形,就一瞬间,很快就松开了手。

巫明丽瞬间领悟,帝后今天聊天的内容和之前她提到的那几位“敏感”的名单有关。

皇后和巫明丽闲聊,皇帝陛下拿着老花镜在看奏章,直到巫明丽主动提起来门客的事情:“……殿下和丁续一家人关系都很好,儿媳想尽快为殿下征召丁武。殿下很喜欢行伍之事,儿媳还想为丁武求个恩典呢,想让他保留在京大营的身份,也好让丁家光荣光荣。”

皇后含笑看向皇帝:“陛下觉得呢?”

皇帝陛下的目光还在奏章上,嘴上说道:“这个丁武,是谁啊?怎么和十六儿混在一起的?”

巫明丽起身叉手,回道:“禀告父皇陛下知道,丁武是征发来的民夫,本来当上几个月的差役也就够了。没想到他既有极好的力气,拳脚功夫也好,而且还有天分,就被当时的指挥使推荐到蜀王府当差。去年,丁武的兄弟丁续也被征来服徭役,还刚好就在修信王府,因为力大无穷,被传为奇谈,殿下十分好奇,生辰那日特意去找他眼见为实,一见之下果然惊为天人,故起了征召之意。殿下安置了丁家人,又发现丁武比他兄弟还出色。恰好今年蜀王府退回了丁武,按理丁武可以退役了,儿媳便想着,若是能保留他在军中的职务,同时还征召他作为门客,那便好了。”

皇帝陛下从奏章后面抬起头,皱着眉:“征召不征召的,些许小事,都随便你们。不过……早在高宗朝,就有明发谕旨,一家子里头最多只能征发一个服役的男丁。怎么这个丁家征发了两个?”

巫明丽道:“儿媳忖度,徭役不过几个月,丁武在京里干了四五年,怕是当地征发民夫的主簿误以为丁武已不算在徭役中,故此又征发了他家。也有可能是别家人花钱买丁续代替服役。”

皇帝陛下点点头,合上奏章,摘下眼镜,问道:“这两兄弟选得极好。十六儿早在五岁时就拉着个床帐子当大旗,刚学读书,就天天念着霍嫖姚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他就喜欢能打架的人。那其他人呢,你又是怎么选出来的?”

皇帝陛下非常确定,韩胜子、田趁月乃至蒋昭等等,都是巫明丽的主意。已知信王没有历事,也不关心文臣,也没向吏部打听过这些人,所以这不会是信王主意;已知薛芹举荐的是那二十多个,不包括这些人;那么能交出那几个名单的人,只有巫明丽了。

他是真的觉得非常惊讶,他对皇后是云淡风轻地说,能列上这些赋闲的官员,也不知是从哪里打听来的。但是他自己心里知道,这三个人并不那么简单,这仨可都是他留给下一任皇帝的班底人选。

不仅这仨,其实还有好几个青年官吏,都是皇帝陛下为下一任准备的“留臣”。他磋磨、砥砺他们,打掉他们的棱角,磨炼他们的心性,让他们积攒经验和阅历,等下一任皇帝上来,直接启用他们,不怕他们不效死。

韩胜子有《国库》三策,皇帝陛下非常喜欢他的策论,不过他有个不够扎实、不能下地的毛病,皇帝陛下要他在地方上历事,要他多看看平民百姓的生活,正是为了补全他的短处。

而田趁月以前给六辅之首苏靖当幕僚,小小年纪,判断局势就已经洞若观火。只是不久后苏靖猝死,田趁月才没能继续施展抱负。后来他被扔去琼州当地方官,乃至被陷害入狱,皇帝陛下都没插手帮他——就这么点小挫折,你熬不出来,还要老子帮你,那你也别当官了,回家当儿子去吧!

后面发生的事情证明皇帝陛下没有看错人。田趁月被打击得不轻,但他从没屈从形势,最后还能回到京城附近,抓到官身。此人不论韧性还是抓机会的能力,都是绝佳。

蒋昭还差一点火候,皇帝陛下想选拔他进户部,此事正在考虑中。他在东北驻防期间,把粮草辎重搞得井井有条——这说明他夹在朝廷、地方官员和当地驻军之间游刃有余。没在地方搞过驻军的人看不出他的厉害。

换个人来试试?能向朝廷要来钱、能管得住地方豪强伸向粮仓的黑手?别扯淡了!蒋昭也有个致命的缺点,他不是正经科举取士上来的,先天根基太低就需要更多荣誉来填补。

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三个丝毫不起眼的人,是怎么被十六媳妇翻出来的?还要加上那个丁武一起问!

皇帝陛下前几天听皇后随口提起这几个名字,眼皮狠狠跳了一晚上。

这份要留给下一任皇帝启用的名单,正在皇帝陛下自己心里盘算过,他根本没和任何人说过哪怕一个字,换而言之,巫明丽全靠自己猜,猜到了皇帝陛下欣赏的未来中坚之臣。

皇帝陛下非常好奇这个“猜”的过程。

巫明丽并没有想到这一层,未来的名臣多了去了,她怎么知道谁是什么时候被皇帝陛下惦记上的,她只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