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冬至大朝(1 / 2)

辰时正点,冬至大朝正式开始,不过大臣们基本上卯时就要全部到齐并陆续进场,各自归位。

李琚赶上了大朝,甚至还有时间在候场时,和人聊天。

李琚特意跑去勋贵那边,见了自己的岳父母一面,约好了等下大朝结束后,他们在西边的门汇合,一起去玉芷宫。

巫山长和巫太太因为女儿成为皇子妃,各自有了勋爵品级,巫山长被封为文盛候,大约是四品,巫太太被封为宜人,这是本朝的常事。

本朝皇子妃、王妃的父母会获得一个依照其本来的身份地位给与的爵位,如果父母本身没有官位和封诰,则这个爵位会是某某候,位阶是非常特殊的县候——县候是个古词儿,早就不实际执行了,直到本朝太宗要给一个平民出身的女孩子赐婚,才把“县候”翻出来,用在了这里,只是个荣誉,有赐服和仪仗,但没有任何实权和俸禄。

巫山长和巫太太获得虚衔之后,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他们一直期待着李琚出宫建府,那时候他们就能和女儿见面,没想到,他们还有机会提前见面。上次皇后娘娘的內侍总管和掌事嬷嬷前来传讯,说冬至大朝结束后,皇子殿下请两位到玉芷宫一聚,夫妻二人简直喜出望外。

为了今天的见面,巫山长和巫太太准备了很多天。

可是这种准备,几乎都是无效的。

他们不能带别人,也不能带宫外的物品,最好也不要带书信,只剩下人能见一见罢了,并且全程都会有宫里人见证。

巫家夫妻和李琚交流了一会儿,巫家夫妻不想太引人注目,赶在其他人聚拢前,就退回自己的位置上去了。

朝臣们逐渐到齐,李琚远远看到了队伍末端自己的师父。

他的四个师父里,有两个是品官,其中一个就是于青,不过于青的位置在最远处,李琚和他一个头一个尾,走过去见个面一来一回得一刻钟的那种距离。

李琚刚往师父那里跑了两步,于青就朝他摇了摇头,满脸不赞成。

李琚之后又退了回去,不要紧,有的是机会。

李琚昨天在吴王府已经听说了巫明丽给于家送寿礼的事,也听说了皇帝陛下昨晚压力巫明丽,巫明丽咬死了他不知情,最后又得了皇帝陛下的夸奖。而且皇帝陛下挑明了他知道李琚拜师,这件事本来就是他同意的,以后他们夫妻俩要给哪个师父送三节两寿的贺礼可以随便送,不需要再小心翼翼地藏头露尾。

李琚最高兴的,就是说,他以后可以正大光明去于家玩了,说不定还能跟随于青上沙场,直捣王庭。

他们几个兄弟扎堆在一起,和他们很近的还有几个皇叔,皇帝陛下有好几个兄弟,儿子更多,宗室这一片,人挤挤攘攘的。

李琚一边和叔父、兄弟们聊天,一般暗中估算,这么多王爷,虽然爵位一代一代减,五代就会成为闲散宗室,可是耐不住他爹太能生……这一代保守也得有二十个王,王爷和王妃的俸禄是一笔巨款。

李琚下意识地估算,这笔巨款如果拿去养士兵,能多养多少,算完之后,李琚感觉,求求他爹别生了,他都快花了一支重骑兵部队了!

抱着这样的心态,李琚想到自己的后院,瞬间对孩子毫无兴趣,也不想给女人名分了,又容易引发事端,又费钱!

外朝的事情有条不紊,后宫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皇后很早就开始主持冬至的后宫祭祀,这个祭祀流程很复杂,每年一次,前后持续两个时辰,刚好从早晨到午膳,祭祀完毕后众可以留下一起用膳,也可以回自己的宫里更衣用膳,然后稍事修整,迎接晚上的重头戏大朝会。

第一次参加这种连几点几刻谁在哪个位置迈第几步都规定好了的超大型活动,很容易因为紧张和复杂的程序而出意外。

看第一次参加的新人手忙脚乱,是所有已经游刃有余的老人的乐趣。

巫明丽就是近两年唯一一个有资格参加这种级别的大祭祀的新人,几十双眼睛落在她身上,不过她们失算了,巫明丽是多少年的老手,岂能在这里闹笑话?

她闭着眼睛都知道几时进几时跪!即便是上辈子,她第一次以后妃的身份参与大祭祀蚕桑春祭,也是一气呵成,行云流水,比参加了十几年的蜀王妃还要熟练。

皇后担心巫明丽失误,还特意派了最为老成的王嬷嬷去服侍巫明丽,朝会结束后,王嬷嬷回到皇后身边,说:“巫皇子妃真的非常聪明,一点儿失误都没有,并且每一步都很自然顺畅,看出来是下过苦功的。她真的很努力。”

皇后正在休息,今天的祭祀和家宴,她都是最重要的人,也是最累的那个,她已经学会了发现并利用每一段空闲时间休息,此时此刻,她就卸下了头冠和大衫,半躺在榻上休息。

皇后说道:“最让人省心的就是她了,有脑子,也很知道怎么用脑子。有的人太笨,有的人太过聪明,都不好。所以我才不介意多给她一些破格,你瞧,老三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