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七章 丰功伟绩,与天下人分享(2 / 3)

时候,那骑士已经一头钻入远处闹市,向着皇城方向而去。

因此如果路上出现意外,稍有不慎可能就是人仰马翻,伤亡率非常高。导致朝廷规定,不到万不得已,往往不会采用这么极端的方式。

同时随着四环建设速度加快,外围的城市化进度也更高,像钢筋水泥的房屋主要就集中在城外,外城和内城都比较少,依旧保持着古香古色。

随着赵祯发明了更好的橡胶,橡胶轮胎慢慢走向市场,已经出现自行车,只是尚未普及。

并且轿子也非常流行,以后出现黄包车甚至是小汽车也是迟早的事情。

来汴梁找工作的打工牛马纷纷进厂,为汴梁的繁华再次添砖加瓦,更上一层楼。

“这还用想,肯定是北边战事有结果了。”

“是啊,我们强盛起来了。”

一名汴梁老者喃喃自语。

犹记得当年澶州之战时,辽人兵临城下,离汴梁都不足二百里。

但如今,却是我们大宋的兵马,到他辽人的城下了。

“现在汴梁城内的河水污染治理问题怎么样了?待会去通知一下开封府,我要去看看。”

此刻清晨政制院内,赵骏正在处理今日的公文。

当他看到工商部发来的去年工商业发展汇报的时候,赵骏见那么多工厂出现,就想起了环境治理问题。

主要也是他家就在皇城边上,平日里公务太繁忙了,甚至都没时间去看看城里河流情况。

工厂越来越多,势必会伴随着环境污染,虽然工业化的路程上本来就会出现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但早点做好准备,提前预防,也能够一边发展一边治理。而不是等到发展起来之后再治理,那花费的代价会比现在恶化之前治理要大了许多。

“这个问题我关注过。”

李迪摘下老花镜,对赵骏说道:“在工厂建立之前,城里的河流就有严重的污染问题,是原来染织业和制墨业的历史遗留,现在已经把这些污染重的产业组织搬迁到城外去了。”

“而且不止是染织业和制墨业,城里本身居民生活垃圾、排泄物,都要靠河流运走,以至于新曹门、东北水门、新宋门、大通门、宣化门这几座处于河流下游的城门附近的水质一直不太好,臭味熏天。”

晏殊也扭过头说道:“现在开封府最近在进行这方面的整治,禁止百姓随地大小便,随意往河里乱扔垃圾。加强了粪便处理,这些粪便可都是化肥,不能浪费在河流当中。”

“嗯,这样就好。我之前就划定了工业区,只能放在东城外,这样即便有工业废水,也只会排到下游,我们要保证汴梁河流的水质,保证居民用水,万不能让汴河上游的水质出现问题。”

赵骏点点头道:“这些水可都是百姓生活用水,后世日本的水俣病可是写在我们自己历史教科书里的教训,千万不能犯啊。”

“这个放心,工业水现在都严格有要求,而且开封府那边也每天都在宣传百姓饮用水都必须烧开了喝,冬天烧煤必须打开窗子之类基础普及,现在宣传力度那么大,百姓不会什么都不知道。”

蔡齐感慨了一句:“也就是我们现在没有能力进行污水处理,不然哪这么麻烦。”

工业化是进程,但也是麻烦。

以前汴梁的河流污染虽然有,可也不多。

毕竟粪便非常重要,除非在街上忍不住,才跑到河边去排泄,否则大部分人都在家里用马桶。

其余最多也就是染织业和造墨业的污染,让河流下游五颜六色,花花绿绿。

但工业化就不同了,这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所以必须要谨慎。

只有把所有的工业全部移到城外去,让上游居民区用水不沾染一点工业废水,这才是发展根本。

“嗯,另外就是环境发展的问题,现在黄河是暂时治住了,但植树造林的.”

赵骏正打算继续谈一下环境的问题。

便在这时外面忽然有进奏院的吏员冲进院子里喊道:“报,范相公八百里急奏!”

八百里急奏?

政制院内所有宰相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目光汇聚了过去。

“你念。”

赵骏没有让人把公文送过来。

“我部一战击溃辽军,耶律宗真仓惶北逃,大军已收复燕云!”

进奏院的吏员念道。

短短的一句话,顿时引起滔天大浪。

顷刻间原本还比较安静的屋内顿时热闹了起来。

“老范干得漂亮啊。”

晏殊大喜道:“燕云收复了!”

“太好了,这可是燕云十六州啊,已失去百年的燕云十六州!”

“我们得赶紧把这个消息告知官家。”

“对对对,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