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钢铁(2 / 2)

复不息时时刻刻都在产出,如此一个炉子,一日便可产铁约两百斤。

而产出的铁,最后又会被铁匠根据铁件需求,或是在旁边的水力锻床下,或是自己在工件台加热进行敲打,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淬火工艺,形成一个个不同形制的铁质件,或者说是钢制件。

看到眼前这样的生产场景,许辰心里十分踏实。

他知道这些流出的铁水最后意味着的是士兵的盔甲武器,也是百姓们的农具和铁犁,日常用的陶罐陶炉也能变成铁锅铁炉。

这么一个炉子日产近两百斤,跟后世来比自然是不值一提,但在东汉三国时代,已经是十分逆天的效率了。

汉朝冶铁技术已经开始快速发展,但眼前这个看似并不怎么先进的冶铁工厂,实际上就已经有许多远超时代的工艺所在。

比如活塞式的风箱,实则是明朝才有出现的技术,又比如土法获取的焦炭燃料,也是宋明才出现的。

更不要说把生铁水浇在熟铁中的灌钢法,要比汉朝一锤锤子敲出来的百炼钢效率不知道高去哪里了,如今这冶铁工坊的生产效率和品质,都是碾压时代的成绩,而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且不说年前新增的四个炉子,光是现有的六炉,如此算下来半年也该产有二十二万斤铁,如此,也差不多能满足一万人所需的甲衣兵器需求了。”

许辰心中略作盘算便有了结果,如此平均下来,每个士兵约要使用铁二十一斤左右。

二十一斤要打造从兵器到甲胄的全套装备,那肯定少了,但如今黄巾已有两千套先锋营重甲,也就是实质上只有八千套兵甲需求,这样一算差不多也就够了。

更不要说年前还有计划要增加炉子,那产量更是绰绰有余。

当然说是这么说,许辰却也不会真的把所有产量全部打造兵甲,农业生产上同样也需要大量铁器,百姓有更多的铁犁和铁制农具,农业生产效率才能提高,精耕细作之下,才能有更多粮食产出。

这些铁件生产出来,军用农用几乎都是对半分配。

许辰这么一说,众多工匠都是呵呵笑起来,能为黄巾做出成绩,他们都是与有荣焉。

随后,许辰便走到工场的成品仓库里边去,这里各自划分区域,有的放着一架架的铁犁,有的放着一柄柄的长矛和一具具盔甲。

他略微看了一圈,左手随意从一个地方取来一把环首刀,而右手则是往身边一伸,旁边的马铁便十分懂事的递上来一把卡尺。

许辰量了量手里环首刀厚度和宽度,随后又从其他地方取出另外一把来,又是一量,便满意的点了点头。

马铁见状,松了口气,随后呵呵笑起来:“教主放心,俺们生产过程都是分工合作,工人们或许没法熟练做出整个成品,但是单个工序的把控都十分严格,而且在每个环节,咱们都有质检程序,在质量和标准上绝对不会有问题。”

许辰点点头,得益于自己的灌输式教育,标准化已经刻入了这些工事院匠人的骨子里了,而这最终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当最终产品的质量趋于稳定可控了,许辰就考虑起更长远的事情了。

用手指敲了敲环首刀的刀身,回响出一声清脆的金鸣。

他把头一转,看向了马铁:“可以高效的生产钢铁件,这很不错,但本座还是希望你们能制造出更为优质的钢材,这种钢材若是铸成筒状,则需要能承受住极强的压力,而且要长久连续承受这种压力也不会变形炸裂。”

“这”马铁愣了一下,随后脸上就浮现为难的神色:“教主,这研发新钢材是可以,但没个明确的标准和具体的要求,俺要如何知道怎么才算是合格,您说的这个钢筒,究竟是用来作甚的呢?”

许辰笑了笑,便道:“本座有意研发火炮之物,此物筒状,底部可填充火药,以火药点燃爆燃产生强压,推送炮弹击发远射。”

马铁闻言闷不做声,显然不是很明白许辰说的究竟是什么玩意儿。

许辰也只是笑道:“此非一时之功,你不必当主事来做,兼做研究也就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