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景泰十二年,新增一省(3 / 6)

因为水手常年飘在水上,有很多人离奇死亡,宫中传出消息,在船上囤积豆芽、圆葱和葡萄酒。
果然有奇效。
圆葱也从哈密种植,推广到了中原种植,葡萄园也在华夏大地上再次兴起。
葡萄酒,在汉唐元比较流行,明人则不喜欢葡萄酒,更喜欢白酒。
而葡萄酒再次兴起后,寇深打算在哈密大面积种植葡萄,赚一波葡萄酒的钱。
但景泰十一年,最火的是海鱼罐头。
沿海省份,不甘心被肉罐头称霸市场,就鼓励渔民下海捕捞,制成海鱼罐头,畅销全国。
甚至,还有人研制出了古代防腐剂。
放在罐头里。
反正朱祁钰没敢吃,担心吃完会被毒死。
但不妨碍民间喜欢啊。
百姓生活日新月异,餐桌上也愈发丰富。
热河、宁夏屠宰的牛羊,降雪之后,大规模运入内地销售。
这种冻肉,在北方最受欢迎。
就说这次北军南调,临走之前,兵部特批了肉票,因为过年征战,中枢给二十万大军每人批了两斤肉票。
让二十万北军,欢天喜地的上了船。
这在景泰八年之前,想都不敢想的,逢年过节能吃点肉,但仅限于自己吃到几口,如今只要有调令,就会批东西,肉票、布票、香料票、罐头票。
什么都可能赐,让兵卒在民间地位直线提高。
人有钱,地位才会高,在哪个时代都一样。
景泰朝当兵的吃得好赚得多,社会地位自然高。
海鱼罐头刚问世时,兵部就批了两罐海鱼罐头给军中发下去,因为军中上下吃到了海鱼罐头,才把海鱼罐头带火的。
景泰十一年,第二火的,就是烤鸭。
整个京师,遍地都是烤鸭店,驰道上的食肆,全是烤鸭店。
主要原因是景泰十年末,中枢下旨,令天下养鸭子,中枢收鸭毛,给全军上下制羽绒衣。
天下都养鸭子、大鹅,导致肉价暴跌。
尤其是入冬之后,鸭鹅能够储存的时候,加上漠北的羊肉涌入市场,把禽肉挤垮了。
大鹅倒是不愁卖,因为大鹅饲养成本偏高,肉价也高,仅出的鹅毛就能回本。
填鸭成本低啊,这玩意是灌饲料长大的,成本很低,稍微鼓励,市场上就泛滥了。
市场上供大于求,鸭子泛滥。
皇家商行则大肆收购,不止收毛,肉也收。
然后开得烤鸭店遍地都是。
宫中还传出麻辣鸭货的制作方法,烤鸭店里的鸭货供不应求,多少都不够卖,把卤味店顶得够呛,有倒闭的风险。
皇家商行赚的钱,足够给二百万大军添一件羽绒衣。
也带火了鸭货业。
而皇帝的评价却是缺了辣椒,味道差几分。
但不妨碍百姓喜欢。
火了之后,以皇帝的风格,要么甩卖,要么赐给有功之臣,比如今年建功立业的功臣将领,都会得到店铺赏赐。
第三火的,还是煤油灯。
国内大力开采石油,煤油的价格是很低的,城市里的商业街,都挂上了煤油灯,取代了灯笼。
煤油灯进入千家万户,成为生活必需品之一。
还有很多东西都火。
比如水泥瓦房。
热河工匠竟研制出无限接近现代水泥的手工水泥,他被皇帝赐了一枚银符。
热河境内的一段驰道,就是用水泥修筑的。
也因此,很多富户,都用水泥修建瓦房,造价很高的,越贵的东西富户越喜欢。
这种水泥生产出来是弥缝用的,结果在盖房子上火了。
还是陈泰想出来的,修一段驰道,让天下人看看新水泥的厉害,然后水泥畅销了。
民间还兴起武术之风,因为皇帝广招天下武人,在南京举办一场英雄大会,所以武术兴起。
皇帝爱书,诗词歌赋皆在景泰十一年得到空前发展。
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皇帝也喜欢,并鼓励民间摔跤比武之风,那达慕不止在热河、宁夏办,在全国都办。
崇文重武,重农重商,永远是景泰朝的基调。
景泰十一年中,大量西夷物件涌入大明。
而被倭寇屠戮的松江府,改名上海之后,被皇帝重点建设成明珠城市,天下商品,都能在上海府买到。
而宫中藏书阁,从景泰八年开启,至今不曾封闭。
宫中图书公开完毕,就将翻译过来的西夷书籍、印度书籍、老柬暹缅等国的书籍、大食书籍等等,继续公开,鼓励天下人研读,编纂成体系。
皇帝重视,民间就会蔚然成风。
无数挖空心思想往上爬的官员,就会昼夜研读。
一时之间,民间产生西学热。
西学正在改变着大明,将大明带上哪条方向,谁也不知道。
反正,是对大明有利的方向,奋力前行。
一转眼,就过年了。
这是朱祁钰在南京过的第二个年,除夕夜却睡不着,他在等金忠的消息。
而在中枢。
李贤主持景泰十一年的年会,给官员颁发奖品。
除夕当天。
重臣则在内阁进行最后一场议事。
明年六部,就要变成七部了,第一任财部尚书,很有可能是李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