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代桃僵(1 / 3)

官商必杀技 丝酒茶 2047 字 2个月前

换个角度,李有德目前还分管人事处,那即是既分管厅里的人事工作,又分管人事处的干部,既对厅里人事工作有举足轻重的发言权,又要对所分管处室同志的前途命运负责,所以,他帮张文英,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帮给大伙看的。

更何况,张文英的事算啥事呀,只要当事人双方没有留下共同证据,谁都无法取证查实。所以,说有事就有事,说没事就根本没事。

更何况,李有德还有一个小九九,他一直惦念着张文英,或者干脆说,他一直垂涎着张文英,他一直期盼着张文英对他的涌泉相报。近水楼台先得月,想他李有德,当处长时手下就有三朵金花,同僚们常打趣他艳福不浅。只有他知道,这么多年,他是只敢远观,不敢亵玩焉。杨洋,老领导的孩子,打小便是大院里骄傲的小公主,还一口一.个李叔。王小雨,才华与容貌世所罕见地集合在她身上,却像蜂皇,像罂栗,谁也不敢靠近。唯有张文英,温良恭俭让,恰是熟透的柿子,令李有德直吞口水,偏偏造化弄人,始终未成其好事。

而张文英与张济民的事,以李有德的老辣,早就猜个七七八八,更由此而抑闷,而躁动,而义愤填膺,而跃跃欲试。之前林林总总,姑且一页揭过,而今,机会来了,还不冲锋陷阵,上演一曲“英雄救美”的活剧?

李有德帮张文英顺理成章。

袁伟平望了望刘矛,他相信刘副主任在处分张文英这件事上会支持自己,因为他充分了解刘叔的秉性和为人为官。

刘矛狠狠地吸了一口烟。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他对张文英向来没有什么好感,但收了人家的钱财,哪能不替人家消灾呢?他躲开袁伟平的眼睛,望着天花板,慢条斯理地说,我也认为免去张文英不妥,即使张济民说的是真的,张文英也属于受害者,怎么能把受害者当作违纪违法者处置呢?何况事实真相还在调查之中。

二三把手都不同意,投票表决自然无需进行。

春节刚过,省里下发了一个《关于推荐优秀中青年干部到D校学习的通知》,说这是一项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战略举措,要求各市地、各单位推荐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组织上再优中选优。

袁伟平主任手捧通知,逐字逐句地读了两遍,他要读出话外音、字外意,可是没有读出来。于是把郑大海找来,在一番嘘寒问暖的关心之后,将文件交给郑大海,说,上次调整人事处长,你没有当上,不要有情绪,组织上还是认可你的,也记着你的。这次选调优秀年轻干部到D校学习,机会难得,组织上打算把你报上。

郑大海一目十行地瞅了一遍文件,说,谢谢主任关心。我自己知道自己,初中都没毕业,不是学习的料,怕辜负了领导您的期望。

谁天生就是学习的料哇,让你去,就是想培养你。

主任,这些年我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派出去学习的干部我还是看过不少。从他们身上也慢慢悟出一些东西。

悟出什么了,说说看。

那我就直言不讳了。送去培训进修的一般是三种人。一种是单位里可有可无的人,让他们去顶顶数。一种是领导想推出去的人,先把他们送出去挂起来,回来后位置没了,另行安排。第三种是组织上真正想培养的,让他们去充电提高,毕业后委以重任。

郑大海接着联系到自身,以我来说,组织上即使真的想培养我,我也去不起,因为我学完回来照样没位置,还是个副处长。所以,主任最好另外派人。

机关的一大鲜明特点是等级森严。同在一层楼工作,甚至办公室相邻,却因为职级差异,而老死不相往来。再直白点讲,是上司与下级有一条无形的沟,有的大如天河,但表面上相互却又平等友好,彬彬有礼,热忱谦虚。

还有一个特点是冠冕堂皇。任何事情从上司嘴里吐出来,都能披上七彩霞光,说的天花乱坠。下属心里明知是怎么回事,还要应声附和。

而郑大海一个小小的副处长,能够面见厅主任,就是难得的殊荣,还敢说出如此大不恭的话。可见他与袁大主任的关系是超越了机关的正常人际关系的。

这不,表伟平不仅没生气,反而肯定道,你分析得还蛮透彻的,有点道理。回去后不要乱说,让我想想。

第二天袁伟平再次主持召开厅务会议,将有关通知给大家念了一遍,然后开门见山。我个人觉得郑大海同志是个合适的人选,上次提拔人事处长,按照机关的惯例,应该提他,但是,大家知道,提了张文英同志。这段时间,郑大海同志仍然任劳任怨地工作,很难得,让他出去学习学习,提高提高,对他本人,对人事处的工作,都是件好事。不知大家意见如何。

这次轮到刘矛坚决反对,相对于张文英,他平时对郑大海尤为反感,甚至认为堂堂省委机关,有这种不学无术的人堂而皇之地工作,趾高气昂地当官,简直是奇耻大辱。所以他明确指出,郑大海连初中都没毕业,报纸都念不通顺,让他去D校学习,容易闹出笑话,给省里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