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老爷子的药酒(1 / 2)

把皮皮虾丢进自己的鱼桶,陈昊再接再厉,又钓上来一条身体竖长,很像一把匕首的白鳞鱼。

“大哥,这是什么鱼?”

“刀鱼,给来福吃。”

渤海刀鱼在这个年代,还存在不错的汛期,在渤海湾很常见,数量很多。

刀鱼一般只有大拇指宽,十几厘米长,肉肥嫩,可这种鱼多细刺,不能给孩子吃,尤其是小丫头这样的小孩子,容易伤着喉咙。

陈锋嫌麻烦,他喜欢吃没有鱼刺的,比如赤魟。

陈昊有些舍不得,不过还是丢给了来福。

“旺旺!”

来福很高兴,狗尾巴晃个不停。

但它嗅了一下后,就不想吃了。

狗是吃鱼的,但吃生鱼容易得病。如寄生虫等,不过陈锋并不知道这点。

一个小年轻,不懂得钓鱼、不懂得种田、不懂得养狗,这很合理吧!

好在来福是一条训练过的狗,知道有些东西不能吃。

“大哥,来福不吃鱼。”陈昊说道。

陈锋随口道:“那就丢回海里。”

有钓竿在手,他可以很任性!

如果没有钓竿,就算是臭鱼,照样不误!

后面的一个多小时,陈锋钓了十几只对虾,以及五条贪嘴的刀鱼。

陈昊也钓了几条刀鱼和几只对虾。

不过因为陈锋不喜欢吃刀鱼,全部丢回海里,算是喂鱼了。

看看日头,感觉差不多五点了,提着半桶对虾,转身去沙滩区。

沙滩区没有人。

天津塘沽九月底,差不多4点到5点,是涨潮高峰期。

汹涌的潮水,不仅带来了海水,还带来了各种海洋浅海资源,尤其是贝类。

赶海,简单说来,就是趁着张潮之后,海水退潮的时机,赶紧捡海货。

找了一个稍高的地方,陈锋带着陈昊转了一圈。

“老二,看啊,这里有个孔。”

陈昊拿着铁锹点头。

“挖!”陈锋说道。

陈昊立即拿着铁锹一挖,在砂砾里面找到了一条蛏子。

“原来是这样。”

陈昊顿时悟了。

“这和挖黄鳝一样,先找到它们钻的洞。”

“大哥,我试试。”

在沙滩转一圈,很快找到第二个蛏孔,挖出第二条。

“大哥,这里又有一个洞,等我一下。”

陈锋笑着看他兴奋的挖啊挖。

挖蛏子是一个苦力活,大概跟种地松土差不多。

非常耗费体力,尤其是在沙滩里。

用铁锹在沙滩上挖,耗费力气不说,而且还要频频弯腰找蛏子。

后世挖蛏子,铁锹可以不带,但雨鞋必须穿着。

不然,你挖几次,脚就要难受了。

陈昊之前又挖了半个小时,不过挖了七八只,就扛不住了。

“行了,回家吃虾。”

陈锋就等着他挖不动了,才说走,让他享受一次充分的找食物乐趣。

陈昊走几步,就停下,把鞋子里的沙子倒出来。

除了他们外,还有其他渔民少年也放弃了继续钓鱼,选择回家吃晚饭。

附近没有灯火,一旦天黑了,很容易出事。

比起内地来,靠海吃海。

渔村虽然没有粮食,但有大海作为依靠,起码不会饿死。

陈昊看一眼陈锋的鱼桶,追上来小声道:“大哥,我帮你提吧。”

陈锋也不揭破小男孩那点虚荣心,把鱼桶给他。

回来的路上,同样出来钓鱼的几个周家沟渔家女频频看向陈锋。

等陈锋回头,这些女孩子立即羞涩的看向小路。

陈昊跟紧脚步,信誓旦旦说道:“大哥,她们想要抢我们的虾。”

“你想多了。”

陈锋没好气道。

倒是有些个少年,不断看向来福。

不知道是想要一条宠物狗,还是想要吃狗肉。

周家沟的码头上,捕鱼的木船陆续回来。

这年头,渔民用船捕鱼也属于集体所有,而不是个人。

因为船这类生产资料,属于公社。

渔民们很高兴,看样子他们今天收获不少,可随着一名年轻中山装出现,周家沟的渔民笑容没了。

“老李,全部带走,我要尽快送到公社里去。”

“姓曹的,凭什么我们捕的鱼要全部上交?”

“你说为什么,你们去年大队,吃了公社这么多粮食,亏空几千元,这些鱼就是赔偿。”

“去你妈的,又不是我们吃的粮食,你们这些人哪天不是大鱼大肉,明明只收了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