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洛阳(1 / 2)

“世伯,去年并州大旱。又遇北方匈奴入侵,百姓苦不堪言,我从太原一路走来,发现农田无人种植,就连村子也是空空如也,并州百姓四处逃难。”

“可我观邯郸的农夫,早早便在田中劳作。这其中可有什么原因?”

面对老者的喋喋不休,我也是找了一个无关紧要的话题。

“虽说去年冀州也是大旱,可冀州之地多水源。再加上冀州本就富庶,所以遇上些天灾人祸都能扛过去。”

我微微点了点头。

“世伯,这些粮食都储存在哪里?”

“各个世家都有些粮仓,平时都放在粮仓之中。”

“去年世伯家收成如何?”

“去年大旱,也就江边的几十亩地减产了两成,其它地方也都减产了五成以上。”

“你世兄这个邯郸城守将,也是老夫用钱粮捐来的,不然他这一书生,怎能做这一城校尉。”

我说呢,难怪李群身材匀称,不像是练武出身。不过穿着一身甲胄倒也挺唬人。

“世侄。听说这次你去洛阳是受了天子诏书?”

“回世伯,当年刺史大人张懿来家中做客,恰巧遇见我的周礼。见到侄儿天资聪颖,便说要上报朝廷。这不两年时间,天子诏书也算是到家了。”

“好好好,之前就有传言,没想到你小小年纪便能直达天庭。日后世侄前途不可估量,你父亲在朝中事务繁忙。近些年来两家走动的更是少了许多,这次世侄也给你父亲带几句话,就说老哥哥想他了,也没几年好活了。……云云”

老爷子又开始了话唠模式,其实我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世家之间的交往更加势利,你需要让他们看到利益,不然世家之间的关系也就仅存在于表面。

如今我才三岁,我来到李府,便是故意而为。要让他们看到传言非虚,太原王氏确实出来一个麒麟子,要让他们主动交好王氏。再借着李氏一族在冀州的声望,将我的名声传开。

晚上,李府也是摆了一桌宴席,李家的老爷子邀请了邯郸的望族。司徒,宇文等家族。还有一些闻声而来的世家。

附近的几个世家也算是给李家面子。

在酒宴上,听说我要面见天子,这些世家的嘴脸也发生了变化。

“原来这就是太原王氏王子师的小儿子,白白净净的……云云。”

李老爷子这顿酒没少喝,对着这群世家说着与王氏关系有多好,还提到李牧与王翦乃是棋逢对手。

这场酒宴进行到天黑才算结束。宾客散场,李老爷子拉着我的手。

“世侄,明日就要赶往洛阳了吧。”

“回世伯,明日便要起程赶往洛阳。”

“世侄,我已经命元到(李群的字)准备好了东西,明日顺道带给你父亲。”

“有劳世伯挂念。”

次日清晨,吃过早饭,李群将我们送出李府。

“父亲昨夜醉酒,今日尚未起床,昨夜已将物品装好。”

“多谢世兄,待世伯醒醉以后,替世弟多谢世伯款待。”

李群一直将我们送出城二里才转身回去,我见李群离去,赶忙叫来高顺。

“顺叔,走。咱们检查一下,李家送的一车什么。”

车上装了一些粮食,还有几匹布。然后就是装钱财的箱子。

箱子之中还有一些精致的小盒子,以及一封书信与清单。小盒子里面都是一些人参,灵芝等灵药。

光看金饼也得有五十金左右,看来李氏一族的底蕴也不容小觑。

跨过黄河,也算是进入司隶的地界。也算是真正的进入中原大地。

这所谓的穿越,也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相比较后世,硬件设施的落后,让这不到一天的路程,延长到了十数天。吃穿用度的落后,以及封建社会等制度会有很多的不适应。

当然也有后世所追求的精神财富,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穿越类的小说。

慢下来的生活节奏能让我们看到沿途的风景,人与人之间多了面对面的交流以及传统礼仪。

回到汉末三载,给我最直观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礼节。从刚刚跟随先生学习礼节开始,我便喜欢上这种方式。

对比于听到的礼节,这种视觉上的礼节给人的冲击更加直观。

四月二十七,抵达虎牢关。看着这座雄关,真不知道靠如今的冷兵器应该如何攻破。暗青色的城池,能看出他历经的岁月。不规则的纹路,以及石敲斧凿的痕迹,能看出这座雄关经历多少战事。

送上入关的信件,也算是进入了洛阳地界。

一入雄关,放眼望去便是数不尽的粮田。田中已经冒出青芽,田中劳作的农夫正在田间除草,景象是一片祥和。

过了今年就在难看见这般景象。

夜间在洛阳周边的村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