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出发洛阳(1 / 2)

高顺骑在马上,头上戴着斗笠,一把长刀挂在身侧。

当时留下来的一小队人也在其中。

祁县的守城官兵也是出自王家,王宏早已打好招呼,所以出城的时候,并未有人盘查。

马车之中跪着一个少女,也就十二三岁的样子。

这少女我也见过,也是去年大旱逃荒过来的。当时已经奄奄一息,也是我好心收留。

因为是秋天捡回来的,所以我便叫她秋。

如今秋已经与去年判若两人,刚刚捡到她的时候。秋浑身上下没有二两肉,身上的衣服更是破烂不堪。头发脸上,都是尘土,根本就分不清是男是女。(饿的脱了相。)

要不是看着胸口还有微弱的起伏,都以为这人早就饿死了。(那年饿死了很多人,易子而食在民间很常见。)

我也是见着可怜,便让高顺将她抬回府上。

还是奶娘心细,一直照顾秋数日,才让秋重新活过来。当时奶娘发现秋是个姑娘时,便让秋留在我身边。

奶娘从秋那里得知,秋之前叫二丫,就是本县乡下农夫的女儿。因为头上有个大姐,所以父母便叫她二丫。

去年大旱,二丫家的地都旱死了。二丫的父亲也因为交不上税被抓去充军,二丫的母亲也因此事大病一场,不久便离开人世。

大姐早已嫁做人妇,去年生孩子难产没了。二丫独自一人在家中照顾母亲直至离世,家中已是一点存粮没有,只好离开,想着去城里谋条活路。

就这么在乞讨五日,才被我捡回家中。

奶娘听其身世可怜,便跟我说让她留下来,让我给她赐个名字,也好让她在府上走动。

于是二丫便成了秋。

也不怨旁人。秋在城中五日也没被人带走,身上脏兮兮的,双颊饿的都凹陷下去,看起来都有点吓人。脸上,脖子上都是灰尘,活脱脱一个乞丐相。(除了世家,普通家庭根本不敢带回家里,毕竟多了一张嘴。再者万一死在家中,还很难解释。)

经过在王府上一年生活,秋已经变了模样。虽然算不上多漂亮,但至少能看了。脸颊上的肉也逐渐充实,只是皮肤还有些不健康的黄。平时秋话很少,只有在没人时候她会跟奶娘小声言语。

她好像很害怕我。在我面前总是唯唯诺诺,哪怕是现在见到我,也总是跪在那里。

马车之中除了秋,还有一张小桌。上面放着一小碟糕点跟水袋。竹简还有其它东西都被堆放在马车的后侧。

“秋姐姐,起来吧,这里没有外人。”

“是。少爷。”

“少爷叫奴婢秋就行。”

“秋。你认识字吗?”

秋虽然是我的侍女,来府上一年有余。也大多数时间都是跟着奶娘学习府上的规矩。我白天都在老先生那里学习,所以我与秋很少交流。

作为一个侍女,秋并不知道我的事情。只是知道我是王府少爷,是个家喻户晓的神童,她是我的贴身侍女。

奶娘虽然可怜秋的出身,可不代表奶娘不懂规矩,作为下人,不能议论主家。所以秋对我并不了解,这也是秋,每次见到我总是下跪原因。

回到这个时代已经三年,我也早就习惯了下人的礼仪。不像其他小说的主人公一般,认为自己来自后世,对于这种礼节不习惯。

我是从头到尾学习过这个时代的礼,见何人行何礼。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说实话,我并没有觉得不妥。

“少爷,奴婢不识字。”

我见秋还低着头跪在那里。

开口道:“起来吧,坐在一边就行。”

“是。”

这个时代坐也讲究坐姿,并不是怎么舒服怎么来。

特别是那些下人,即使坐也是跪坐着,双手扶着膝盖,微微颔首。

车中竹简是王宏准备的,大多数是从家族藏书中抄录的。原本还在族中珍藏,这些竹简中记录祁县王氏一族的由来,以及秦朝时王翦行军作战的军事部署记录,还有各地古老的世家传承。

一直从秦灭六国,到后来的分家,竹简中都有作记录。

其中王翦的行军部署对我来说用处最大,毕竟从来没接触过大规模兵团作战。影视剧拍摄的画面,毕竟不是真实的战场。凭借演员的演技,又能表演出多少生离死别?

竹简中是以王翦的视角记录下来,记录之人不知。有可能是王翦本人,毕竟在我手中这套竹简是去年抄录的。

春天的雨最是多情。轻风带着雨水拍打在马车上,密集而又柔和。听起来很舒适,算算时间出城也有一个时辰了。

“秋,你去叫一下顺叔。”

“是,少爷。”

秋打开帘子,“高顺,少爷叫你呢。”

透过帘子,可以看见车队前面,一人一骑打马而来。

“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