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杰从小因为妈妈的影响,比较节俭。

当时的年代赚钱的途径不多,很多人瞧不起做买卖的,认为不是什么正当行业,没有保障。

是后来改革开放允许机关人员下海经商之后人民群众的观念才慢慢转变。

拉杰自小生活在干部家庭,对于赚米的概念启蒙的比较晚。

过年有些压岁钱也都是妈妈代收,美其名曰以后有人情还得还回去。

拉杰没多想过。

以至于后来自己的两个孩子得到压岁钱的时候拉杰也这么跟孩子们说。

小的时候还行,后来老大10多岁了就不干了,拉杰也是不得不把压岁钱给了他们。

但拉杰性格比较冲,胆子不算小。所以家里出去跟邻居借个锤子送点东西的事情妈妈都是交给拉杰来做。

更甚的是,当时拉杰家里吃不完的鸡蛋妈妈也会让拉杰去集市上卖。

拉杰说不害怕但毕竟年龄小,少不更事,还是心情忐忑的。

妈妈给拉杰送到市场就会躲起来或者先回家。很少有陪着拉杰一起的。应该就是怕遇到熟人。

当时的集市管理不算不是那么严格,很多都是散户地摊儿,也不用交管理费。

拉杰几乎每次都是以市场最低价卖出鸡蛋,倒不是因为鸡蛋质量不好,一般的买主见拉杰是小孩子是无论如何不会给高价的,三磨两磨拉杰就抹不开面儿了,再说拉杰也怕散集儿了鸡蛋卖不出去,所以一般有搭茬儿的拉杰就卖了。毕竟很多鸡蛋都是自产的,还有别人送的就更不需要本钱了。

结果就是一回家妈妈一问就知道卖得低了。

但妈妈下次还是需要拉杰去市场买,也不好说拉杰太多,叮嘱一些要点,让拉杰下次注意。

后来拉杰上…没有多余的饭票,拉杰也没有跟男同学换,就便宜了几个跟拉杰关系比较好的男生。

后来拉杰跟图森搞对象,自然就都给图森了。

毕业后去第一个单位,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拉杰一开始每月400多元,后来涨到600多元,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如果拉杰后来真的去当公务员的话,也就开个400多,拉杰想想每月损失一台自行车,也就没去。

拉杰的工资都是给妈妈上交大部分,拉杰自己留个100左右。

父母美其名曰给拉杰攒着,等拉杰结婚的时候双倍返还。

拉杰不疑有它,听父母的。

拉杰小时候偶尔还会跟妈妈去买些家里多余的烟酒,当然都是别人给爸爸送礼得来的。但这样的机会不多,因为一是怕别人看到,二是真正能回收且给得上价钱的买家也难遇。

同时拉杰爸爸是抽烟的,所以一般烟很少卖,好酒会在节日家里亲属聚餐的场合大家一起喝。有时拉杰的舅舅过来拉杰家,也会当着拉杰爸爸的面嬉皮笑脸半开玩笑地把好酒拿走一瓶。

今年,拉杰父亲去世后拉杰妈妈从地下室翻出了几瓶几十年的阿毛台和阿西凤酒。

因为爸爸工作单位的便利,拉杰小时候经常借光去各种当地的演唱会、晚会、球赛等等。

很多时候票多了,拉杰也会趁开场前找人出手。

后来拉杰也保持了这个传统。

无论是自己去看演唱会、球赛,只要是有机会,没票的情况下拉杰会在开场前的几分钟去捡便宜票。如果票多拉杰也会卖掉挣个仨瓜俩枣。

记得有一次是在阿拉法国的阿浮宫,拉杰买了3个馆的票,结果一进入口才知道,买一个馆的票就可以游3个馆,而且入口的人几乎不怎么查票。

拉杰花了几百块心都在滴血呀。

于是她出来后又返回到大家买票的地方,看准排队的人里面有几个华国人,应该是一起的。

拉杰跟其中的一个人在旁边悄悄说了一下来龙去脉,告诉他手里的3张票每个人给她10欧元就可以,比正常票价便宜20欧,而且拉杰会陪他们到入口,看到他们进去拉杰再走。

那个人将信将疑,给2个同伴说了之后,他们想着拉杰一个女孩也不可能逃跑,再说也没几个钱就先把钱给了拉杰。随后拉杰陪他们到入口,果然他们轻松过关了。

拉杰也借此挽回了小部分损失。

后来拉杰看夜市大家挣钱比较眼热。就跟图森商量着去进点货去夜市碰碰运气。

图森拗不过拉杰就跟着去省城进货。

来到最大的批发市场,两个人眼花缭乱,拉杰兜里米有限,就跟图森去进了些头花。

没想到快要回去的时候,一辆手推车横着就过来了,人多拉杰他们没有多少空间可以避让,拉杰可能是奔波了一天连着跟图森生了点气就没好气地吵吵了一嗓子,让那个推车的主人往一边闪。

谁知道那个人也是有气的,跟拉杰对吵,拉杰也不让份儿,跟他对骂,他上来就打了拉杰一耳光。

旁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