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杰自从博士毕业之后就开始了审稿生涯。

其实在读博期间拉杰就审过稿。当时是因为拉杰投稿过一个顶刊,被拒后这个刊物找拉杰审稿,拉杰带着点情绪也是藏着自己的私心就没给审过过。有一篇还是写的蛮好的,一直改,其他的评审都给过了,这样拉杰也没给过。后来拉杰的博士论文里面还引用了它的一些观点。

后来拉杰想明白了,首先还是要客观公正,其次还是仁慈一些吧,都是同行,不要文人相轻。

一开始是第二个单位的学报把拉杰作为编委,因为当时博士毕业的少,学报还挺重视拉杰的。

拉杰就给社科版审稿。

拉杰一般审稿给出的意见都是非常细致且中肯的,但是没有拒稿过。

因此编辑就特别爱让拉杰审稿。审1篇才50元,不过拉杰觉得还是能学到东西的,也是食髓知味。

后来跟编辑部的编辑接触多了,拉杰又做了自然科学版的评审。

再后来拉杰认识的人脉多了,又有一个省内的大学让拉杰评审硕士论文,后来国家教育部也让拉杰评审硕士博士论文。

同时拉杰在投一些国际会议和英文期刊的同时,很多期刊也会让拉杰当评审。

其实审稿是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在第二个单位拉杰参加过几次研究生答辩,拉杰不管是谁带的学生的论文,她都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得罪了几次领导都不自知,后来拉杰一气之下干脆就不参加了,连自己的两个学生的毕业答辩都不参加了,生怕再多说多错。

第三个单位拉杰跟一个副院长关系不错,他主管研究生,几乎每次研究生招生面试时的英语考试都让拉杰出题考考生,同时每次研究生开题、中期答辩,毕业预答辩和正式答辩,拉杰也都是评委。

每次答辩拉杰都会快速审长篇大论,还要迅速地当出给意见建议,很多时候都需要有自己的观点,还得第一个发言。拉杰慢慢地注意语气和节奏,悟出了很多职场法则。

也有几次审项目书的经历。

有一次是拉杰的同事介绍的,拉杰的同事还有一个研究生也去了。

现场的评委有3个,拉杰让另两个人先发表的意见。都是先扬后抑,蜻蜓点水般地说了一点建议。

拉杰如法炮制,大夸特夸了优点长处,随意点了一下尚有进步空间的地方。后来大家还吃了饭,宾主尽欢。

还有一次也是同事介绍的。去另一个大学帮忙看看项目书。仍然是一样的套路。这次邀请方特别给力,当场就发了1千劳务。要知道上次评审才给了800元,还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又给了很多个人资料层层审批才到账的。

还有一次挺奇葩。是同一个同事介绍的。拉杰食髓知味,想着肯定有报酬,就替那个同事去了。原来是跟教育厅下县里的小学中学审查空调的使用和配备情况,一起去的最大的官是副厅长,还有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的负责人,还有一个联系人,拉杰和那两个事务所的人坐在suv后座,屁股挨着屁股。因为比约定的时间去早了,中午时在副厅长家外边等了一个小时左右。

去到小边,副厅长要求突击检查,临时叫来各校校长开会,打了个措手不及。

后来晚上6点多才到家,饥肠辘辘,开了半天会,精疲力竭。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没有任何报酬。

拉杰想着老胳膊老腿的,以后再也不能被忽悠着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