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颜永宁像打了鸡血(1 / 2)

两人呆呆的看着楚楚,一下子还没回魂,没想楚楚却把一份稻花鱼养殖的方法摊到了颜永宁的面前。

那养殖的方法一条一条的,记录得非常仔细,从养殖时间到收获季节,从田垄宽度、深度到水的刻度,一看下去就一目了然。

颜永宁和子墨一看就明白了,觉得操作起来并不太难,教导个一两遍一般百姓都能够领悟个七七八八。

楚楚哪里会看不到他们的欣喜,知道四叔心中肯定是有成算的,所以又说:“这是空间大大送的添头,没花一个金币,但是如果四叔让百姓养殖成功了,还把它推广开来,楚楚才能赚得很多很多的金币,不然也是杨白劳。”

颜永宁和子墨没时间去考究杨白劳是什么意思,楚楚也只是接花花的话接嘴吹火筒,其实也并不十分明白,但是知道不成功则成仁,他们什么都不要想,光顾得去看那份养殖方法了。

江南富裕,但是也人口众多,而且很多土地都掌握在达官贵人手上,老百姓实际手上的稻田并不多,如果能够教会他们水稻和鲤鱼间隔养殖,起码让他们的收入多上一倍,即使不能卖出去很多,而也可以保证家家年节鱼肉不缺,这真是利国利民的事。

所以他们必须得把养殖方法吃透,鱼苗放得早了,不利于禾苗生长,甚至于鱼可能会把禾苗的根吃掉,水稻减产那可是大问题。

但是如果封水养殖太迟,鱼的繁殖时间不够,不能及时打捞买卖,又会影响稻谷的成熟和收割。

所以他们怎么都得先学透了,再在每个县拿几个庄子做试点,尝试确实可行后才能全面推行,不然阻力肯定很大,百姓也不敢尝试,毕竟家家那几亩地都是养家糊口的根本。

颜永宁和子墨也想到,如果以后养殖成功了,味道鲜美肯定没得说,尝过了都会知道,再把稻花鱼的功效往贵人堆里宣传,肯定可以卖个高价。

人就是这样的心理,越是坐在高位、越是有银子就越怕死,稻花鱼有这么好的延缓衰老防痴傻功效,吃的人肯定会趋之若鹜,肯定会推着稻花鱼的价格水涨船高,那就是百姓的福了。

两人一入了迷,连楚楚都顾不上了。

楚楚在旁边也盘算上了,这事看来也得写封信告诉爷爷,清流县的河流也是不少的,可以种植养殖的稻田肯定也不少,这样的便宜也得让爷爷占了才行,这样桃花村也大大受益,主要是以后稻花鱼如果卖往京城,清流县路程比香洲郡就短多了,肯定可以靠这个大赚一笔。

这样的话,爷爷在清流县肯定稳坐钓鱼台,这辈子都在清流县任职,也不用四处挪窝了。

楚楚心里越想越高兴,能够帮到家乡和族人,她自然是非常乐意,而且她的金币肯定又可以增加不少。

可惜啊可惜!

青州郡现在只能保水种植耐旱的作物,养鱼种稻谷还是不行,不然她也想便宜小姑丈。

在外面的时候总是兴致勃勃,根本就不知道累。

回到楚阁就累瘫了,真的太累了,楚楚总是做完一件大事后,如果不用吃饭的话,觉得可以睡个三天三夜。

但是颜永宁就不同了,越是有新的想法,他越是像打了鸡血一般,一下变得兴致勃勃的,第二天又满怀激情上值点卯去了。

果然年轻的官员动力十足,更有创新精神,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

过了元宵,

京城,

春闱还没开始,第一批官员的朝廷任职邸报下来了。

上官云英任职北地肃州郡坝北县县令,据说那也是个边城,以前穷苦得很,土地沙化严重,现在两国停战后边贸刚刚开通。

上官云景的则是去往豫州县那个山城任职。

听说两人都是主动要求去的,听说一个主动要求去贫瘠偏远的地方,一个去向那山贼横行的山区,这一点都受到了皇上的赞赏,如果以后做出点成绩,升迁起来并不难。

楚楚没想到他们会那么听话,但四叔却告诉她说:“这两个人机灵得很,倒是没把自己家族那点东西丢掉。”

楚楚不明所以,丈二摸不清头脑。

颜永宁却是清楚的,越是去往穷苦边远的县,出成绩的机会越大,而且香洲郡他肯定得再待上几年,萧大人留下的人脉也在,怎么都能对上官家照顾一二,他们即使在外也不用担心。

而去往坝北县和豫州县,恐怕他们也有私心,也有把自家买卖扩大到那边的想法,抢占了先机怎么都不会差。

既然是自愿去的,那确实也如楚楚所说是如愿以偿了。

反正几个舅爷过后还特意上门道谢,对这两人的安置并没有不满意的意思。

接着就是春闱,

黎文昌名列二甲,进士出身,而后又考进庶吉士,需入职翰林院三年。

同年皇上的病又复发了两次,已有偏瘫迹象,上朝的次数越来越少,朝堂上大多都是十二皇子在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