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棉花(1 / 2)

念春娇 唯一 1019 字 1个月前

也不怪太后多心,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她的儿子已经成长为一位合格的帝王了。

而帝王,最不应该有的,便是专情。

太后只是感觉到了那么一丢丢的心寒,之后便又觉得理所应当。

李政是帝王,而且还是自幼便被太祖皇帝亲自带在身边教养的,这样的帝王合该霸气无双,哪怕是警告她了又能如何呢?

她只是太后。

即便是顶着一个孝顺的名头,她也永远不可能插手到帝王的事情。

一来是她自己没有那么本事,二来,李政也不是那等喜欢别人在他身边指手划脚的性子。

而太后不知道的是,此时的李政,偏就喜欢让谢初夏多为他出谋划策,甚至是时常将朝堂上的一些政事带回来跟她一起商量。

太后更不知道,那凤海司,便是因着谢初夏之功而设。

当然,圣人并非是有意对后宫保密,只是太后原本就不热衷于朝堂,自然也不会再费心去打听了。

谢初夏这里则是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她先前命人在北边儿种植了不少的棉花,如今总算是都顺利地抵达了京城,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

最主要的是,不仅仅棉花带回来了,而且还带

回来了大量的种子。

锦州天气潮湿,且雨水较多,并不适合种植棉花,所以谢初夏是在两年前就特意在北边诸州寻觅一些田庄的。

总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还是谢十安帮着跑腿,弄了几个大的庄子,只是因为去年弄的晚了,总共才种了十余亩的棉花,最终所得,也都主要是给谢家人用了。

今年她直接命人种植了数千亩地的棉花,如今总算是有所收获,她也能在圣人跟前再讨个赏了。

大雍朝市面上如今没有棉花,主要会使用是丝麻、裘、木棉、沙土进行御寒。

但实际上,大雍朝的边疆等地,早在数十年前便有种植棉花,只是一直不曾传入内地。

谢初夏让人去查访过,前朝时,边疆等诸多地方就有人种植棉花以用来御寒了。

而如今的大雍,富人用丝绸御寒,穷人用麻衣御寒,甚至有些穷苦人家会在衣服里面加入沙土、稻草等物。

说白了,是农作物少,也是因为穷。

其实现在的纺织业较为发达,但是丝绸的价格昂贵,而且如今的养蚕业也不发达,因此丝绸就称为了达官贵人主要的御寒衣物。

而那些买不起丝绸的穷人

,主要靠麻衣来御寒,麻衣虽然外观比较粗糙,穿上后不如丝绸舒服,但是吸热透气,是用来御寒也是非常不错的。

更让谢初夏没有想到的是,如今很多农人的御寒衣物中的主要填充物是鸭绒和芦絮,前者的保暖效果极佳,而后者防寒效果也是不错的。

谢初夏只是没有想到,这么早竟然就有羽绒服了。

当然,麻衣中填充了鸭绒,但是因为技术手段不行,所以会有一些味道,而且还特别容易往外钻毛,所以这是只有穷苦人家才会这样穿的。

在北方一些地方,冬天的气候更加严寒,一些游牧民族,主要就是用皮毛制成的衣裳来进行保暖,皮防风效果比较好,而毛穿着舒适,保暖效果极佳,用这类材料制成的衣物就被称为裘。

谢初夏大婚时,谢家为她准备的嫁妆里,便有裘两件,而天气刚刚转凉,圣人便赐下来两件貂裘,足见圣人对她的爱重。

李政从太后那里出来时,脸色还不太好,绿芜远远地看到御撵过来,便立马进来禀报。

“奴瞧着圣人的脸色不佳,看方向当时从太后那里回来的,殿下可要小心些。”

“嗯,今日天寒,

先去给圣人备些热汤来。”

“喏!”

李政虽然心中有气,但是这一路上也散了不少,待他进殿时,嗅到淡淡的清香味儿,已然全然不在意太后之言了。

谢初夏朝他福身行礼:“圣人可算是回来了,妾命人给您备了鸽子汤,快用些吧。”

李政笑着牵住她的手:“劳卿卿费心了。”

“妾是您的妻,理当为您操心的。”

这话听的李政心里头舒坦:“好,以后朕少不得要劳卿卿操持的。”

夫妻二人一起用了晚膳后,谢初夏这才命人将一身冬衣呈上来,另让绿芜穿上了一身棉衣算是现场展示了。

李政看得眼睛都不带眨的:“这,这是何物所制?”

“回圣人,这里面所填为棉花,您再细看,绿芜身上所着亦为棉布所缝制。”

李政细看,果然与寻常的麻衣不同。

而且瞧着似乎是更为细密一些。

“卿卿是何处寻得此物?若当真可御寒,又想织成布,那当真是造福我大雍万千百姓了!”

“回圣人,此物早在百年前便已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