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专业的事儿交给专业的人来做(1 / 2)

“钱老师,你们觉得这里怎么样?”

吴迪带着钱多多一行来到一大片空地上,这是他们预先选出来的基地,在喜卡孜城外不远处。

喜卡孜城由来已久,是雪域高原的另一个政教中心,在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城区很大,建筑古老,也有不少现代建筑掺杂其中。

喜卡孜下辖近二十个县,面积广阔,地产丰富,处于河谷地带,是第二大人口聚居地。

总人口是临芝的三倍以上,城市设施相对齐全,规模远非临芝可比。

关山、小赵采集土壤进行土质检测,钱多多、杨老、唐老则是打量着这一片的整体环境。

跟临芝一样,在三面环山的南面,背风且阳光充足,草木翠绿茂盛,地下水资源丰富。

“这附近有河流吗?”钱多多问。

这里不同临芝,也不同郎萨。

临芝体量小,整个城市构建欠缺,没有完整的给排水网络,只能节约成本挖井解决生活用水和大棚浇水。

郎萨城市构建齐全,城市给排水齐全,承载能力大,基地用水、排水只需并入管网即可。

喜卡孜城市构建相对齐全,人口众多,但给排水整体承载能力已趋于饱和。

蔬菜基地在市郊,且有几十人的用水、排水,加上蔬菜地基的灌溉水量都不小,只能另辟蹊径。

“有,就在这山脚拐弯过去就能看到。”加措回道。

加措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世代农奴,生来就是头人的朗生(朗生:家里养的)。

解放军来了后,农奴翻身做主人,年轻的加措聪明好学,努力读书,后来加入共产党,进入政府工作,到内地培训,成为喜卡孜的政府工作者。

加措感恩伟人、感恩共产党,家里一直摆放着伟人像,收集了各种伟人像章,是一名坚定的布尔什维克。

“有多远?”

“大概有十几公里,钱老师是想接水吗?”加措问。

“是啊,可惜太远了!”钱多多有些惋惜。

一个城市的话,十几公里的水源地不算远,但一个只有几十、不到百人的用水量,接这么长的管道不划算。

那时的管道是铸铁管,运输不便,且钢铁产量不高,用在这里太浪费。

要是有PE管就好了!这点儿用水量,只需63mm管径的PE管、热熔机、发电机就能搞定。

钱多多现在只能想想。

“城里的用水都是从那条河里提取,主水管就从这里过,可以在这里开一个接口。”加措道。

“啊?主水管从这里过?那太好了!”钱多多没想到还有这惊喜,“那排水管呢,城市的排水也走这里过吗?”

“排水管不在这里。”

一般都是取水点在上游,排水点在下游。

“那最近的污水处理管网离这里有多远?”钱多多问。

“大概两三公里,我们都是直接排到河里,这里随便挖个坑排放就是。”加措不在意道。

就是城里也只是水管里的水顺着管道排放河里,粪便啥的则没有,很少有抽水马桶,大多家里是粪坑。

“你们这么大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钱多多诧异。

虽说是雪域高原,好歹是第二大城市呀,怎么没有污水处理厂?

人口少显不出啥危害性,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范围内。

但人口聚集到一定程度,排污量超过大自然的自我净化量,就会严重污染环境。

粪便里虫卵、病菌渗入地下,与地下水混合,污染地下水。

地下水与江河湖相通,人类的饮用水水质被污染。

有个历史古都就遇到过这个问题,历经几朝的古都,因为人口太多,用水量太大,严重污染地下水,导致水质咸苦、地下水严重枯竭。

后来不得不在周边另外选址建都。

“污水处理厂?”加措茫然,啥玩意儿。

就连吴迪也是不解,别看吴迪是锦城的重点培养干部,还真不知道这些。

谁会关注到这些细节?谁会想到这么深远?

国家刚改革开放不久,重点在经济建设上,环境保护是经济建设发展稳定后,才提上日程的。

当然一个城市的建设里,地下管网以及给排水系统,除了搞城建的知道,一般人真不知道。

“就是城里的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医疗废水等通过管网排到污水处理厂。

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去除污水里的病菌、大肠杆菌、各种重金属等,再排放到河流里。

不然河流被污染,下游居民喝的就是上游排放的污水。

长此以往,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污染过的水浇灌,也影响粮食产量、质量。”

钱多多巴拉巴拉说了一大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