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皇帝试亲王(1 / 1)

接连两场秋雨,给京城降下了凉意。

朱维桢在五月提了几个御史和侍卫营侍卫后,终于在四个月后有了动作——直接选了两户不愿意还钱、顽固抵赖的人家,以怠慢皇政为由,抄了他们的家底。

也算是给新提拔上来的人练练手,皇帝赏识,总有要他们卖力的时候。

其实朱维桢很喜欢抄家的,国库内库能发财,官场上也能让他们为有能力的人腾位置。

至于他们私匿在别处,抄家都抄不出来的家底,等他们彻底败了,就会变成活钱,流转出来。

天知道在国家政策选择扶持商户开源之时,朱维桢有多讨厌那些把钱藏在地里、家里分毫不往挪的人家。

平民百姓为了以后打算,攒着银钱还能让人理解。他们几百户的钱也许都抵不上一家商户士绅的家底,朱维桢也不会打他们的主意。

这些国家蛀虫,朱维桢还是很愿意让他们尽自己的力,做一做这一举多得的好事。

皇帝连抄两家,有趁机落井下石的,也有为其求情的,连敦亲王都上了折子,说让皇帝不要为难老臣。

朱维桢齐召宗室几位亲王,作为兄长,语重心长的批评了敦亲王的说法。

敦亲王自从在太庙被打,失了脸面又见不得儿女,现在看着皇帝,只觉他满脸伪善。当着宗室几位王爷的面,也不想给他面子。

朱维桢却没有丝毫不悦,他拿着各地有名的商户名单,同恒亲王讲道:“朕给你们想了个还欠款的好办法,这家家户户都有女儿、侄女、外甥女,若她们攀了富贵,入了王府做个妾室。那借她们攀上王府的商家,不得给王爷们解决一些烦心之事?”

庄亲王无语的看着那里的名单,不敢说其中有他福晋娘家手底下的商号。

恒亲王以前见皇帝,觉得他至少还顾着些脸面。

敦亲王直接冷哼道:“咱们做王爷的,竟还要敲诈百姓不成?”

朱维桢瞧不上敦亲王那副找茬的模样,冷声斥责道:“你连有功名的大臣都欺压,让你挑了几个背后有主的商户为你还账怎么了?”

这些家资百万的商户,根本算不上寻常百姓。他们富成这样,没有人在背后支应着,早就被人扒皮拆骨生吞下去了。

敦亲王扫了一眼皇帝的名单,有三个给他送过孝敬的,名字也在上面。

他收回目光,义正言辞道:“是那大臣无礼在先,臣弟也受教过了。反正,欺压无辜百姓这事,臣弟不干!”

朱维桢笑了一声,“十弟这是瞧不上这点钱?以前私底下收的那么爽快,正面上跟朕装模作样呢?”

他转头看向庄亲王,笑道:“十六弟帮你五哥好好张罗一下,朕仔细瞧了瞧下面送来的消息,就你五哥还差点。”

庄亲王看皇帝为了要账,自己都亲身上阵了,扯着嘴角应了。

恒亲王听着皇帝和其他两个弟弟的应答,就知道皇帝在跟他这样的老实人绕弯子,他同果郡王站在一起,默默当起了背景。

敦亲王即使明白皇帝把什么都查清楚了,还是嘴硬。

朱维桢此时,已经很脱离原主行事风格了,见他屡教不改,不耐烦与他继续歪缠。

把要户部欠款的事交给果郡王和恒亲王负责后,只留下了敦亲王。

敦亲王以前嘴硬一是因为看不顺眼皇帝,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母家出身好,福晋又来自蒙古,皇帝也不能轻易处置了他。

现在皇帝不做人,八哥被他逼死了,还为了一个臣子在太庙面前打自己板子,即使皇阿玛不待见他也没这样干过。

要不是儿女都在皇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