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轮胎现(1 / 3)

橡胶,是陈鹏下一步想要点亮的科技树。

陈鹏前世干过不少厂工,除了织布厂以外,轮胎厂就是他的另一份工作。

虽然那份工作也干不长,但好歹算是知晓轮胎的制造原理。

但即便陈鹏通过图文并茂的描述,游老仙也依旧没能找到橡胶树的存在。

本来,陈鹏还打算跟着游老仙的商船,亲自走一趟南洋,去找找橡胶树什么的。

但机缘巧合之下,竟然让他在黑木寨的老巢——阴山上,发现了橡胶树。

没错,先前那些被牛大力指认为“树妖”的、会流白色眼泪的臭虫树,便是鼎鼎大名的橡胶树。

其流下来的汁液,便是橡胶的原材料。

原材料的收集很简单,只需在树干上划出一道口子,挂上瓦罐,汁液便会自动流进瓦罐里头。

在阴山,漫山遍野都是橡胶树,只收集了三天,便已经蓄满了好几缸树汁。

但想要将树汁制作成橡胶,还需一种添加物——硫磺。

自从那天风行走后,陈鹏等了不到两天,游老仙便再次带着大队商船来到。

除了先前已经答应的增量黄铜,还带来了陈鹏最为迫切的硫磺。

陈鹏当时看到硫磺,是一脸懵逼的。

没想到自己刚破了黑木寨不久,麒麟商队就立马将硫磺送来。

但面对陈鹏的询问,游老仙也只是笑而不语。

陈鹏也不是什么好奇宝宝,天玑府的事,咱也不想知道得太多,咱也不敢问。

既然原材料都齐了,那陈鹏就着手开干了。

橡胶的制作过程叫做硫化,即是将树汁放进模具里面,加入适量硫磺,然后一边加热,一边施加压力,即可形成橡胶。

但由于缺少标准的压力计、温度计和计时器,因此陈鹏只能凭借多次试验,才能得出最合适的条件。

压力计还算好解决,用不同重量的、匀称的铁块压制就行,大不了多试几种,用最笨的方法来试验出压力。

而温度计,陈鹏则是使用黄铜,制作出一个细长的平底管子,小指粗细,上不封口。

然后制作一根画有刻度的竹片尺子,将其粘贴在管子的内壁。

再委托有求必应的游老仙,买了一小瓶水银,倒进管子里。

一个简易版的水银温度计便完成了。

如此一来,铜管里的水银热胀冷缩,便能通过观察内壁上的竹尺刻度,读取温度。

再将其放入沸腾的开水中,简单做个一百摄氏度的校准即可。

陈鹏也不需要多么精确,他只需要通过试验,试出最佳温度,再记录下来就可以了。

至于计时器就简单了,只需在接近匀速转动的水力织布机的传动轴上,安装一个大圆盘。

试验的时候,把大棚门打开,由专人记录下圆盘转动的圈数,还能精确到大圆盘上的六十个刻度。

这些辅助工具,早在三天前,陈鹏刚醒来的时候,就已经交给小铁匠打造。

其中还包括试验需要用到的“回”字形模具。

中间的小口子是空的,有巴掌大小。

另做两块比中间小口子略小一些的小铁板,即可组成一套模具。

陈鹏决定先从这一小块橡胶做起。

因为只有得出试验数据,后续的生产才能有得参考。

否则,做出来的橡胶根本不能用。

毕竟硫化橡胶,不仅要求硫磺的用量要精准,而且硫化的温度、时间和压力,都会直接影响橡胶成品的质量和性能。

好在陈鹏依稀记得,轮胎的硫化温度,是在一百多度到两百多度之间,不同的产品需求不一样。

而这个温度区间,水银温度计正好能胜任。

至于加热方面,陈鹏决定使用木炭,毕竟木炭的热量释放是比较均匀的。

只需调整加热台跟炭火之间的高度,即可达到控制温度的效果。

加热台花了三天时间,也已经打造出来。

框架为实木打造,底下有可以调节炭火高度的托盘,托盘上方,是一块一厘厚的铁板桌面加热台。

将回字形模具放在加热台上,再往模具中间放入小铁板垫底。

托盘放上木炭,预热加热台。

再将凝固的树汁和硫磺,放进模具中间。

树汁受热,很快就熔化成黏稠状态。

此时再将另一块小铁板盖住中间,像三明治一般夹住。

模具自重较重,树汁不会流出去太多。

模具合上之后,中间的小铁板是高出来一些的。

此时再将称了重的铁制重力板压上去,模具中间的树汁就会受到均匀的压力,从而发生硫化反应。

时间一到,给模具降温后取出橡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