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 何人最为合适?(1 / 2)

整个大殿诡异的安静了几秒。

而唐帝自从问出了那个问题后,威慑的目光就一直紧紧的盯着下方的成大人。

那架势,似乎是非要成大人说出个所以然来才好。

而此刻,成大人额上已经冒出了细密了汗水。

他感受到头顶上,那股笼罩在他身上的压力后,心里七上八下,更是狠狠的咽了一口口水。

求生的本能告诉他,此刻要是再不说点什么。

那他接下来……他自己可能就要有点儿什么了。

可是眼下,他该怎么说呢?

成大人在朝中任职也有个十几年了。

对于唐帝和贤王之间的恩怨,还有如今陛下对于太子楚越的态度变化,他都看在眼里。

唐帝从前对于太子殿下有多恩宠,有多看重,如今就有多忌惮。

别的不说,刚才陛下当众那着之前太子给蓟州拨款,却直接越级同意一事,有多耿耿于怀。

满朝文武的眼睛又不瞎,他们看到就很是分明。

至于贤王……其实大家就算一开始没反应过来的,如今也该都知晓唐帝究竟为什么要对贤王委以重任。

唐帝那是信任贤王吗?

不,他那是就是想要利用贤王牵制太子殿下啊!

对于这两人,只怕在唐帝心里,派谁去,他也不会真正放心。

成大人想到最近唐帝越发阴沉又喜怒无常的脾气,心中暗暗叫苦。

这万一……他说的人选没有说到唐帝心里,大概率还是惹恼唐帝啊。

然,不说,头顶上的压力,也着实让他由此吃不消了。

“这人选、这人选……”

成大人目光微颤,有飞快抬眼看了一眼贤王的方向,咬咬牙道。

“要臣说,这人选,臣倒是认为贤王殿下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哦?贤王?”

闻言,唐帝一直落在成大人身上的犀利目光这才缓缓收回,转而落在了一旁的贤王身上。

随后,唐帝的接下来竟然还煞有其事的点头‘嗯’一声。

而与此同时,在下方的成大人在感受到头上的你那股压力似乎消散了一些后,心中却并没有一丝劫后余生的感觉。

相反,成大人在听到唐帝‘嗯’了一声后,他的心情竟还变得越发紧张了起来。

果然,下一秒,他就再度听到了上方唐帝的继续发问。

“那成大爱卿为何就认定了,蓟州一事,派贤王会是最为合适的那个,而非得太子呢?”

“朕可是记得太子之前也为了大唐,几次就万民于水火,立下了不少功劳功绩。”

说着,他目光微微流转,看向了站在另一边面色宠辱不惊的楚越身上,目光顿时深邃了几分。

“蓟州海灾,说到底是属于天灾。”

“要说天灾,一年前的饥荒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灾荒,太子当时不就处理的很好吗?”

“那你为何要认为贤王会比太子合适?”

唐帝话音刚落的同一时间,贤王也微微侧头,看向下方的成大人,眼神微冷,有些不悦。

这个成大人,关键时刻怎么说话磕磕绊绊的。

而此刻的成大人一听唐帝这话,顿时周身冷汗直冒。

为什么认为贤王被太子合适?

……这特么又是一个不好回答的问题。

他会说贤王,那最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因为他是贤王这一派的啊!

如此,他可不得向着向着贤王说话?

太子如今功劳多的要功高震主了。

派太子去蓟州……那陛下您老人家能放心吗?

万一他又立下一大功回来,那唐帝还能奖赏楚越什么?皇位吗?

贤王是曾经与唐帝闹了的不愉快不假,但是贤王毕竟远离朝堂多年。

如今贤王再回京城,很多以前的势力都已经被唐帝暗中拔除了不少。

他需要一个功绩,才能在京中真正站住脚啊。

……当然,这些心里话,成大人自然是不能当众和唐帝明说的。

拉帮结派历朝历代都有,大多皇帝其实也都心知肚明。

但这样事情一旦摆在台面上,那就是找死。

想到这里成大人脑中又飞快的旋转,随后身形一顿,眼神忽然一亮。

“……回陛下,臣刚才那一番话,并没有贬低谁抬高谁的意思。”

“正如您刚才所言,太子殿下为我大唐立下汗马功劳,更是几次救我大唐于水火之中。”

“太子的惊才绝艳,不仅是老臣,还有在场的很多人都大概面对太子都会产生自惭形愧的感觉……”

“可朝廷也不能每一次有事,都让太子出面。”

“毕竟,太子也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