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内部争斗的良机 一(1 / 2)

谍影谜云 深蓝的国度 1053 字 7个月前

韩霖从北平回来,稍微休息一晚就来到煤炭公司,有两个目的。首先是淡化这次宪兵司令部招募新兵的事情,告诉小川敬武自己已经回来了,免得这个日谍疑神疑鬼,开始关注新兵训练营的情况。

其次,就是想要看看小川敬武和渡边一木的矛盾,积累到什么程度了。

暗夜蔷薇间谍组织的秘密,绝大多数都被掌握了,接下来在金陵的侦破工作,就要转向驻沪特务机关直属的情报网。

“韩处长在金陵政府的高层,有很多的情报来源,既然我们是合作关系,可否说说内部争论的情况?”小川敬武问道。

“我也是听司令官说到这件事,很多政府官员和军方将领,对退让的问题持反对态度,当然,大家必须承认日军的战斗力超过金陵政府军队很多,一旦爆发战争,日军的胜算很大。”

“可日方非要把胡白事件的黑锅扣在金陵政府头上,这是绝对无法接受的,会给各国造成金陵政府主动挑衅,搞特务活动的印象,这是对一个国家的侮辱,如果因为华北地区的事情开战,金陵政府不计代价的进行投入,形成了消耗战和拉锯战,未来的局面尚未可知。”韩霖说道。

这些话说的是半真半假,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就不会无视日军带来的耻辱,反对的声音也是真的。

可惜,目前的这位最高统帅,向来是把地下党看做头号敌人,要为“大局”着想,指示何英钦对待日军的无理要求,竟然是:一切要从大处着眼,极端隐忍,卒一一许之。

韩霖的目的,是在向日本特务机关传递信号,至于能不能起到什么作用,只能说,做了就比不做强。

“有什么根据吗?帝国的关东军和华北驻屯军,都是最为精锐的陆军,以这样的力量,拿下华北地区轻而易举,我不觉得金陵政府的武力抗争会导致结果有什么变化。”小川敬武摇摇头说道。

他自己也知道,借助华北驻屯军炮制的胡白事件,华北驻屯军和关东军特务机关,向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提出来的条件极为苛刻,完全是在干涉一个国家的内政。

在这种局势下,金陵政府的内部出现了激烈的反对声音,纯属正常情况,要是没有那才见鬼了呢!

“据高层的消息,对于是不是要在中国扩大战争,以武力夺取华北地区的控制权,就连日本军部的意见此时也没有统一,等于是没有做好全面开战的准备,现阶段的重心,还是牵涉到满洲问题。”

“对于日本在华北地区的逼迫行为,美国政府的驻华公使,也有一定的担心,认为日本的行为不符合逻辑,沪市本月八号发表的《密勒氏评论报》认为,津城是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部驻地,日租界戒备森严,金陵政府的特工根本无法在其范围内制造两起刺杀案,这样的事件,金陵政府不应该负任何责任。”

“因为反对意见太多,导致最高统帅也在犹豫,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但听司令官的说法,金陵政府是绝对不容许被日军侮辱声誉,轻易把黑锅扣在头上的。”韩霖说道。

胡白事件导致的后果,是金陵政府全盘接受了日军的条件,可最初引爆这次阴谋的胡白事件,自始至终金陵政府都没有承认。

《密勒氏评论报》于一九一七年六月九日在沪市创刊,创办人是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驻远东记者汤姆斯·密勒,这份以他名字命名的周刊,每周六出版,为十六开本,每期五十页左右。

这份报纸是一份具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色彩的英文周报,以报道、评论中国和远东的政治经济时事为主。读者既有在华外侨、也有众多的海外读者群,一半以上的发行量是在海外。

中国政界人士和知识阶层也经常阅读这份报纸,许多大、中学校的学生则将之作为练习英文的教科书,印刷量大约在五千余份。

相较于当时其他外商报纸追求商业和广告利益的做法,密勒更希望将这份杂志办成一份独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英文政治期刊,秉承他一直以来的美国办报风格,无所顾忌地发表言论为编辑方针。

他的目的是想要促进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的联系,像报道美国新闻的纽约大报一样,在头版刊登有关中国的故事,宗旨是让远东局势的发展情况,使本国明了,同时让西方的发展使东方明了。

《密勒氏评论报》在美国社会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颇具知名度,在中国知识分子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到一九一八年底,该刊由共同创办人、密勒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校友美国人约翰·本杰明·鲍威尔收购并且接任主编。

韩霖所说的评论,就是六月八日《密勒氏评论报》对此次胡白事件所发表的看法,可以作为西方媒体对这件事的态度。

“感谢韩处长提供的消息,我会就此事向机关长做专门报告的。听说韩处长与美国驻沪领事馆来往比较密切,关于美国政府的相关消息,驻沪特务机关也非常需要,我们也会给出让韩处长满意的报酬。”小川敬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