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天问(1 / 2)

在12月10日的时候,航发委就正式确定下来了2018年的天问系列探测任务:

首先是发射载具,暂时定为新远二号乙(三级构型),火星轨道运力10.4吨。

总共计划发射四个火星地面探测器,分别是天问一号到天问四号任务,功能全部相同。

天问一号到四号任务的探测器包含着陆器和推进器两部分,后者负责减速将6.5吨重的着陆器送入火星大气。

着陆器共分三个部分:隔热罩、巡视机器人、以及减速器。

减速器在巡视机器人上方一起包裹在隔热罩内,进入大气时将先使用降落伞进行初步制动,穿过大气层后抛掉隔热罩,然后使用火箭发推减速,在离地4~5米的距离悬空用绳缆将巡视机器人放下,然后脱离飞远坠毁。

相比于月球上的着陆器模式,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大化巡视机器人质量,增强探测能力。

巡视机器人将采用传统的车轮式设计,暂时命名为“萤火”火星车,但质量高达2.3吨。

其将搭载新远提供的650公斤、5.2kw大功率核电池,可以满足萤火火星车的一切需要。

“萤火”的功能十分强大,除了携带的16种分析设备外还将搭载一个多功能机械臂,依靠自己充沛的动力在火星上由ai控制,在两年时间内探索完半径约200公里的区域。

四个火星车,对应四个疑似存在水地点,只要能确认一个地方可供合成燃料就够了。

萤火火星车是火星登陆地点选择的绝对主力,其中核心又是5kw超大功率核电池。

航发委对新远的核技术还是比较信任,因为给这个月发射的月表蜘蛛二代:探索者二号配备的50公斤280w rtg核电池已经交付,达到了设计目标。

火星车的核电池基本就是增加电池组,而且火星有大气可以散热也比月球上舒服得多,5.2kw功率并不难。

不过好奇号的探测任务可不包括疯狂找水为载人登陆做准备,所以140w核电池也够用,所以倒也不算是说缺乏技术。

另外就是火星轨道的资源勘探卫星共准备发射4颗,单颗重量约2吨,由两发长征七号甲打过去,足够配合完成资源勘查任务。

当然,这只是天问计划,新远只是其中的重要承包商。

对于林炬自己来说,虽然前进号已经足够完成登火任务,但出于对系统的不确定性,火星任务可能比自己想象的复杂。

月球计划中的那一套月表合成燃料、可重复无人飞船将燃料送往绕月空间站、为飞船提供补给的操作也要搬到火星上去。

而因为火星的重力更高和大气层阻碍,必然整个燃料补给系统的质量会翻倍上升,况且火星太远了需要等窗口期,每一次都要抓住机会尽可能多甩点质量过去。

这样一来四号火箭就有必要性了,200吨的火星运力,是三号火箭的四倍。

而且四号火箭的构型也被谢廖夫做了些许调整,芯级将同时并列放置39台氢氧发动机,固体推进器海上溅落回收可复用。

四号火箭所使用的氢氧发动机燃烧室将增压30%以上,在体积不变的同时海平面推力增大到280吨,使得仅仅是芯级推力就超过一万吨。

谢廖夫对四号火箭非常喜爱,主要是氢氧燃料非常干净,固体推进器就被他忽略过去。

四号火箭现在定下来是基础型、甲型、乙型三种构型。

基础型几乎不会制造,那是只有芯一级和助推器的一级半构型,芯级的39台发动机可以灵活调整工作数量持续工作600秒,一路将载荷送入300公里近地轨道,运力550吨。

甲型是二级构型,就是如果用来打低轨道就有800吨了,但它的目的是为了月球,可以将360吨载荷送往月球轨道。

乙型是专为火星设计的三级构型,也是谢廖夫最看重的的构型,火星运力200吨,但重点在于使用液氧液氢燃料的三级会跟着载荷一起去火星并完成减速制动过程。

去往火星,快一点也要4到6个月时间,液氢液氧燃料在太空的存储就是一个大问题。

液氢需要超高压超低温环境存储,还会不断腐蚀金属内壁导致催化,长时间存放极易发生泄漏,航天史上已经出现过多次范例。

一般来说这种大型航天器深空航行,推进器采用耐存储的常温燃料为宜,可以保存很久,数年都不是问题。

但是这种燃料……它是剧毒的,比冲一半还只有200秒出头。

所以谢廖夫果断排除,决定在四号火箭的三级燃料罐上使用零蒸发存储技术。

现有的液氢存储手段都要定时泄气来控制贮罐内部液氢挥发的高压,而零蒸发存储技术的目的就是超长时间存储液氢,一点儿也不泄露出去。

不管是联盟还是naca都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只不过后来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