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逝去(1 / 2)

苏金花和苏若轩用了不到两刻钟把事情交代清楚,就一同赶回了家。

大概半个多时辰后,苏老夫人带着苏小小已经把家里人需要的东西都整理好。

叫了小厮和丫鬟小红一起,把东西都搬上了马车。

正厅里面,苏老爷也已经陪着二弟用过汤面。

此刻正听二弟说着家中的情况。

苏老夫人带着女儿和孙子孙女进了正厅。

苏长河见大嫂进来,赶忙站起身,跟大嫂打了声招呼。

苏金花也带着一双儿女向二叔行了礼。

众人见礼过后,便也不再耽搁,一起出发赶往苏家村。

一个时辰后,马车驶进苏家村。

路过村东头的大柳树时,一群村里的妇人们正在那里边做活计边闲话家常。

眼看着对面过来的马车,都抬头观望起来。

纷纷猜测马车里究竟是哪家的亲戚。

更有几个好奇心重的,抬脚跟在马车后面。

马车行到苏家老宅门前,停住不再往前走。

苏长河第一个下了马车,在大门口往里喊了一声,“大哥回来了,”,便又转过身去接大哥一家。

苏家老宅的其他人听到声音,都来到了大门外。

尤其是苏老夫人的两个弟妹,这么多年没见,就更加想看看曾经的大嫂如今是何模样。

没多大功夫,苏老爷子已经下了马车。

苏老夫人在女儿和孙子的搀扶下也下了马车。

看着眼前的老宅,依旧是多年前的老样子,苏老爷和苏老夫人只觉恍如隔世。

苏家两个妯娌见着眼前没有多少白头发,没有几条皱纹,保养的如此年轻的大嫂。

再看看大伯哥也是没有多少老态,比自己当家的年轻了不是一星半点。

心里顿觉有些不是滋味。

可看到大嫂身边陪着的侄女后,又转变了想法。

再年轻又如何,还不是没有儿子养老送终。

不像她们,儿孙满堂,其乐融融。

虽是辛苦一点,可日子却有盼头儿。

若是苏老夫人得知两个妯娌的想法,估摸着会嗤之以鼻。

有些人啊,总是以世俗的眼光来评判别人。

他们哪里知道,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苏老爷子一家被引进了正屋。

正屋里,一个形容枯槁,脸色灰败的年老妇人躺在床上。

看到慢慢走近的大儿子,眼睛突然焕发出了一丝神采。

缓缓的伸出瘦弱的手,试图握住大儿子的手。

苏老爷见到床上许久未见的亲娘,眼睛有些泛酸,连忙快步上前,回握住了她的手。

嘴里带着哭腔,“娘,不孝子苏长海回来看你了。”

老妇人紧紧握着儿子的手,嘴里很费力的说着,“长海啊,娘的儿,娘错了,你原谅娘,原谅……”

没等话说完,老妇人就直接咽了气。

看着老娘睁着双眼,走的不甘心的样子,苏老爷嚎啕大哭起来,“娘啊,儿子早就原谅你了,儿子回来的太晚了。”

苏长河,苏长湖两兄弟也趴在床上痛哭起来。

霎时间,哭声充斥着整个苏家老宅。

就连还在门外看热闹的人都听的真真切切。

人们这才意识到,苏家的老夫人死了。

怪不得离家这么多年的苏家老大赶回家,原来是来见亲娘最后一面的啊!

苏家老太爷已经许久不掌家。

就把老婆子的事儿交给三个儿子来操办。

几兄弟分工合作。

苏长河负责去请村长和里正。

苏长湖则去请苏家的族长,当然还有苏家的族亲们。

很快,这些人就来了苏家老宅。

灵堂也在这些人的帮忙下搭建了起来。

苏长海跟主事人了解了一下,拿出五十两银子递主事人。

有了这些银钱,主事人开始给来帮忙的这些人分配事情。

一时间除了孝子贤孙们都守在灵堂里,其他人全都忙碌起来。

按照苏家村的规矩,是需要停灵三天才出殡,入土为安。

苏金花作为孙女,倒也无需时时守在灵前。

晚上简单的吃过饭,苏金花带着一双儿女就去了二叔家休息。

连续三天,近处和远处的亲朋好友乡里乡亲陆陆续续的前来祭奠。

第三天下午,就到了正式出殡的日子。

苏老爷子作为长子,走在前面打幡儿,苏长河作为次子抱着个盆紧随其后。

其余孝子贤孙簇拥着灵车,至于其他族人亲朋则跟随在队伍后面。

苏小小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