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和光同尘(1 / 2)

站在人群中的李刚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老钱头,面露赞赏,同时心中也有一些疑惑,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老钱头是从哪儿学来的?

老钱头摆动着折扇,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很好,”李广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现在把你们麾下的空额情况全都给我写下来,有多少就写多少,不必担心,李大人不会治你们的罪。”

众人站起身子,互相对视了一眼,陈江河第一个迈步说道:“我的百户只有六十二人,其中老弱十三人,能战之人不过四十九人。”

李广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写下来,你就可以走了。”

“多谢大人,”陈江河答应了一声,挠了挠头说道,“大人,我不认字,我不会写。”

“你们说,我来写。 ”老钱头迈着步子走出来,手里面拿着一本册子笑着说道。

“多谢钱文书!”陈江河连忙躬身说道。

有了第一个之后,后面的人很快就走上前来一个个的开始写。从百户开始,后面到千户 ,只不过千户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自己知道的数字居然不是真实的,下面的人对自己也瞒报了。

按照道理说,十个百户的数字加起来就是千户的数字,但千户记得的数字和十个百户的数字相加之和并不符合,反正还要少一些。

李刚站在人群中看着他们一个个报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我的百户有九十六人。”一个人开口道。

屋子里面瞬间就安静了下来,所有人全都看向了他,表情有些诡异,即便是李刚都看了过去。

刚才报告的这些人,陈江河手下的人是最多的,少的甚至只有四十几个人。现在忽然出现了一个九十六人,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这就仿佛每个人都考有六十多分,你忽然干到九十六一样。

张昭的眉头一皱,居然是自己的手下,忍不住开口说道:“你的千万不要胡说八道,你要是让我查出来,没有你的好果子吃。”

“大人,我没有胡说八道。”来人恭恭敬敬的说道。

李刚也顺着声音看了过去,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身材不是很高大也不是很壮。看起来略微有一些瘦弱,但目光明亮透了一股精神。

“你说说怎么回事!”张昭缓缓的说道。

“回大人,我们家是世袭百户,卑职是承袭了我父亲的职位,虽然朝廷发不出饷银,但是我们自己想办法。现在只有九十六人,是因为有四家人断了香火,没有人了。”瘦弱的将领百户低头道。

在场的人表情各异,大部分都觉得不可能,世上还有这种人?

明朝的军队发不出饷银,这只是卫所制度度崩坏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级将领的贪腐问题。

当年朱元璋给各地的卫所都划了屯田,虽然不够他们需要的,但基本上还是能够填饱肚子的。朝廷拨下来的饷银,大部分用来养活家人。

朝廷发不出饷银,世袭官将军们一代不如一代,但是在骄奢淫逸上,他们却一代强过一代,没钱怎么维持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

二代三代的将军们,自然而然将手伸向了自己手下当兵的。

将屯田化作自己的私田,将军户当成自己的佃户,对手下人各种盘剥。盘剥到手下人活不下去了,大量的逃走,这是很多军户逃跑的原因。

这种行为才是大趋势,九十六户的人简直就是奇迹,他是怎么过来的?他们家难道就没有人贪污吗?

“你叫什么名字?”李广盯着他的说道。

“回大人,卑职张清玉。”张清玉低着头说道。

“你们家一直是百户?”李广有些诧异的说道。

众人也都好奇的看了过去,除非世代相传,否则绝不可能有这样的情况。

张清玉摇了摇头说道:“并不是,先祖曾经战死在土木堡,家里面也断了几辈,一直到我爷爷才接续上。”

“你们家是怎么做到的?”李广皱着眉头说道。

张清玉低着头说道:“原本的军户逃的逃走的走,我爷爷到了任上之后,招募了一些流民才凑够了一百户。我爹那辈还剩下九十八户,到了我这辈就剩下九十六户了。”

“三代人,”李广盯着张清玉说道,“你们怎么维持的?”

“开垦田地,”张清玉抬起头说道,“我爷爷带着军护一起开垦田地,一起放牧养猪。年头不好的时候挖野菜吃,我小的时候就吃过很久的野菜。”

李刚看着张清玉,表情有些动容。

如果说今天最大的惊喜,除了陈江河之外,就是张清玉了。李刚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自己的麾下,居然还有这样的人物。

带着手下人一起求活,甚至和手下人一起吃野菜。

不用想也知道了,张清玉家里的手下,肯定对他忠心耿耿,甚至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