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忠臣良将(1 / 2)

“你也参与此战了?”崇祯皇帝没功夫搭理杨嗣昌,刚刚杨嗣昌还是小甜甜,现在已经变成了牛夫人,根本就不看他,目光全都在韩正身上了。

韩正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说道:“回皇上,臣的确参与了此。”

“好好好,”崇祯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说说,说说。”

“是,皇上。”韩正点了点头说道,“从去年鞑子进犯之后,李将军觉得我们应该派出探马到草原上去试探,如此才能够在鞑子进犯之时尽早应对。”

“到草原上去?”崇祯皇帝眉头微皱着说道,“如此不会折损很多人吗?”

“倒是不会,”韩正摇了摇头说道,“李将军麾下的斥候全部都是精锐,都是精挑细选中的人物。每个人的弓马娴熟战术,武艺高超。”

“除此之外,李大人还专门对他们进行了训练,给他们配备了最好的战马和最好的装备。即便被鞑子发现,打不过还能逃回来。”

“李大人还严令他们不许击杀落单的鞑子。”韩正低着头说道,“如此一来,鞑子发现他们也以为他们是探路而不是来杀人的。”

“好啊,好。”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办法当真好极了!杀了人会引来鞑子的围剿,既然只是去打探情报的,就不要贪功。”

“皇上英明,我们李大人也这么说。”韩正低着头说道。

杨嗣昌看了一眼韩正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自己到新军所的时候也见过这个男人,毕竟他的长相很是吸引人,很难让人不注意。

只要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基本上就忘不了,太丑了。

自己对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可除了丑之外并没有其他的印象。因为他很低调,并没有什么显眼的地方。

虽然他是李刚手下的将军,但表现的并不出彩。

再看现在,此人除了丑之外,可以说是光芒四射。自己上次去的时候,恐怕是隐藏了锋芒,把光彩都给了李刚。

轻轻的捋着胡子,杨嗣昌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来李刚手底下还是有很多能人的,只不过李刚把他都给藏起来了。

同时也佩服起李刚的能力,手下愿意这么做,自然是对领导的尊重,对领导的感激,这足以体现一个人的领导能力了。

崇祯皇帝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越看韩正越顺眼:“接着讲,接着讲。”

“是,皇上。”韩正低着头说道,“今年开春之后,斥候就发现草原上有异动,于是李大人便下令抓几个舌头回来。”

“抓舌头?”崇祯皇帝有些疑惑的说道。

“启禀皇上,这是咱们的黑话,”韩正有些尴尬的说道,“意思是到草原上抓几个知道消息的鞑子回来拷问一下,好得到他们知道的消息,知道消息的鞑子就被称为舌头。”

“原来如此。”崇祯皇帝的眼睛越来越亮。

一直以来手下人向自己汇报的时候,总是喜欢把奏书写的花团锦簇的,根本就不接地气。现在听韩正讲的如此,声情并茂,崇祯皇帝心情大好。

“斥候抓着舌头回来,我们就弄清楚情况。”韩正接着道,“林丹汗死了,他的儿子带着手下的部落回到了河套。”

因为看过了奏疏,崇祯皇帝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即便如此,现在听来心中也依旧震撼,崇祯皇帝有些感慨的说道:“没想到啊,说死就死了。”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我们家大人就动了心。”韩正低着头说道,“我家大人觉得正是招降他们的好机会,一旦他们投降咱们大明,对内对外都是好消息。”

“对内可以让天下人知道我大明皇帝得人心,蒙古人已经被招降了,后金人还会远吗?对外可以震慑后金人,同时我们也可以支持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去打后金人。”

“好想法,”崇祯皇帝点了点头说道,“李刚的心思很好。”

“在我家大人准备上书的时候,草原上忽然又有了动静。后金的骑兵出现在了沽源,待了一晚之后向西而去。”韩正面容严肃的说道,“我家大人断定他们就是朝着林丹汗的儿子额哲去的。”

“当时我家大人回来和我们商量,很多人都反对,他们说我们可以当做没看到,不知道这件事情。即便朝廷知道了,应该也不会怪罪我们,毕竟我们兵少将寡,又是在草原上此战怕是没法打。”韩正忽然声音大了起来,抬起头说道:“可我家大人不同意。”

“我家大人说,我们镇守边疆,沐浴皇恩,岂有不以死报国之理?如果让后金人降服了林丹汗的儿子额哲,他们在草原上将再没有敌人。”

“没有敌人的后金人,他们将纵横草原,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如此我大明边境危险了。为了大明边境的安稳,为了报效皇上的恩德,我们难道还要惜此身吗?”

崇祯皇帝一拍龙椅大声的说道:“好,果真忠臣良将。”

“军中还有人反对,李大人当即说了,岳武穆言文官不爱钱,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