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能炫三大碗(1 / 2)

“这菜真有那么下饭?”婆子问。

最近天气炎热,家里小主人吃不下饭,瘦了好几斤,可把老夫人愁的不行。若是能让小主人改善食欲,她也算是立了大功一件。

婆子自然是见过野菜的,但都是水煮一番,无味甚至还有些泥土气息,只怕这乡下妇人唬她老婆子。

“肯定下饭,昨个儿我大儿子都炫了三大碗饭,你尝尝。”

陈大福在一旁点头如捣蒜,“婆婆,我娘炒的地皮菜真的很绝。”

那婆子看陈大福虽然瘦,但个子还算高,而且一脸老实敦厚的样子,倒也不像骗人。

陈长生从背篓里掏出早上新炒好的菜让婆子试吃,婆子尝了一小口,就感觉嘴里别样的爽口,当时就想来碗粥或饭拌着吃。

婆子有些心动,想试试,“你给我来三斤,如果我家主人喜欢的话,我明天再来。”

陈长生手脚麻利地幺了三斤给那婆子,收了一十五文。

穿越来赚到的第一桶金,虽然数量不多,但体验感不一般。

她见这婆子衣着不像普通人家,估摸着是哪个大户人家的下人出来买菜,便顺手塞了几个口蘑过去。

“大嫂,我这还些口蘑,送你三个拿回去尝尝。”

婆子一听,觉得还挺新鲜,别个庄稼人卖菜要么是缺斤少两,要么是菜色不新鲜。

这小嫂子倒和常人不同,卖个菜还带着赠送东西的,心里直夸眼前这小嫂子会做生意。

陈长生又将口蘑汤的做法口述了一遍。

“先倒油,用小火煎得微微变黄,出了汁水就可以戳成小块。再加水烧开,搁点盐,继续煮一小会儿,最后撒点香葱和胡荽。保证这口蘑汤能鲜掉你家主人的眉毛。”

婆子让陈长生将口蘑汤的做法写下来,怕转头回去就忘了。

可陈长生不敢在众人面前透露自己会识字写字,大儿子陈大福也没念过书,这下倒是有点着急。

隔壁编篓大哥倒挺热心,说自个小孩在学堂读书,自己多少也跟着识得几个字,可以帮忙记录。

那婆子从旁边饭馆借了纸和笔,陈长生说着、编篓大哥记着,也勉强写个七七八八。

婆子收好纸,对陈长生道,“若我家主人喜欢你这菜,赶明儿我老婆子还上你这儿买。”

陈长生嘴里谢过婆子,心下估摸着明天这婆子应该就会来找她。

依着同样的法子,母子二人将剩下的地皮菜和口蘑都卖光了,剩下最后约半斤地皮菜和两三个口蘑,陈长生送给了那卖编篓大哥。

也多亏编篓大哥帮忙,反正剩下的菜也值不了几个钱,就当是做个人情。

陈长生问编篓大哥他家儿子在哪儿识字读书,大哥道目前刚过开蒙阶段,准备送到县城里正儿八经的学堂上学。

大哥也不奢求自家儿子考科举当大官,能识得几个字当个账房先生都是极好的。

闻此言,陈长生也觉得得趁早送几个娃认字读书,她也没打算让娃儿走什么仕途之路,但从古至今,读书识字都是有益的。

若是儿女们识得几个字,多条路子,以后也不用在地里刨食。

大儿子今年十六岁,放在现代差不多是读高一的年纪,可还大字不识一个,时间上耽误不得。

四喜八岁,也差不多是上小学的年纪。古代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可陈长生并不这么认为,女子也要提高自己的眼界,妇女能顶半边天。

她心下就做好了送孩子们去学习的打算。

陈长生让大福归拢好背篓,她数了数今日卖菜收入,赚了一百二十五文,业绩还可以。

卖完菜差不多巳时过半,背篓里还剩大肥蛇没卖,不能耽搁时间,得赶紧找家医馆。

陈长生跟编篓大哥打听了一下城里药铺的位置,就直奔最近的一家而去。

“良心药铺”里只一个小伙计在柜上闲着打盹。

“大婶可是来看病?有何病痛?”小伙计看着陈长生一妇人领着一大小伙进来,大小伙的腿一拐一跛不利索。

陈长生她回头看了眼大儿子,大福走路这样子,的确是很像病人。

这腿疾得想办法治,不能耽误以后找老婆。

“小哥,我这里有条蛇,昨日刚从山里抓的,可否请你家掌柜的出来当面谈谈?”陈长生直接让伙计请掌柜出来,毕竟做生意得和一把手谈。

小伙计听是来卖蛇的,也不耽误,直接去里面请了掌柜出来。

这家药铺的掌柜是个四十多岁的男子,一脸精明的样子。

陈长生直接开门见山地和掌柜说明了来意,她没主动报价,因为自己也不确定这个时代的蛇做药是什么价格。

不如先让对方开价,自己才好看着办。

掌柜的见眼前母子二人着装打扮是庄稼人的模样,估摸着对方没见识,不太了解现下行情,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