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二防线(1 / 1)

当郎柏年在西南山搅动人心时,孟长芸正纵马去往东城门,身后跟着燕平、玄成和那绿袍女子。

听说是嫡长公主亲自前来,师爷急忙去请人,然而足足等了一盏茶功夫,张将军才姗姗来迟。

他不免有些尴尬,“这几日天气多变,年纪大了身子不爽利,还请长公主见谅。”

挂了半辈子武将名头的张将军,其实从没上过战场,年过古稀突然被点名,还没想好该怎么光宗耀祖居然又犯了痢疾。

如此光景,不见谅还能有什么办法?

“张将军,厉军已兵临城下,不可能等停雨再作行动,正安门已在城楼前布下陷阱,不知东城门有何计划?”

“多谢长公主提醒,”张将军道,“但圣上既将东门托付于臣,那臣自然有应对之法。”

孟长芸追问,“敢问如何应对?”

张将军轻抚胡须,“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因敌兵之变而变,自可因敌而制胜。”

见他一副照本宣科的模样,她忍不住再次提醒,“张将军,四十万厉军来势汹汹,只谈兵法不谈战略是不切实际的。”

张将军的脸色本就不大好看,此时更是挂不住。

“老朽自幼熟读兵书诡计,能在有生之年一偿夙愿吾死而无憾,若是长公主不信任老朽,大可向陛下告去。”

孟长芸不由拍案,“张将军!”

“长公主,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眼见张将军梗着脖子犟起来,燕平连忙起身,“长公主,时候不早了,咱们不是还要去西城门吗?”

孟长芸起身,走到张将军面前。

“张将军,我相信你忠军爱国,但东门绝不能第一个被破!”

张将军顿时燥地老脸通红。

“除非从老朽的尸体上跨过去!”

一行人出了东城门。

孟长芸并未立即上马,她走到正对城门的十字路口,自腰间取下“长公主令牌”交给绿袍女子。

“映月,你领三千赤霄军由此至玉带巷底一路设伏,每三丈一个伏击点,弓弩左右配合,一旦东门被破你便是第二防线,必须一击毙命,不留一个活口。“

“沿途所经更楼、望楼都会与你配合,如需支援,吹号为信,你能否做到?”

映月傲然一笑,在燕平和玄成的注视下双手接过令牌,对孟长芸抱拳作揖。

“千金一诺,绝不辱命!”

“好!”孟长芸回以抱拳,翻身上马,“去西门!”

三人迎着呼啸的逆风一路驰骋,直到西城门前停下。

孟长芸对二人直接挑明。

“映月曾是三十二营的女寨主,专在官道劫富济贫,最鼎盛时期手下万人,不过领三千赤霄军,本宫信她。”

燕平的脸上有一丝动容。

玄成也不由偷吸了一大口凉气,六年前,叱咤江湖的“应三娘”突然间销声匿迹,所有人都以为她是仇家太多。

孟长芸云淡风轻地继续道。

“我保下她后为她改名换姓,放在老太妃那礼佛,听说这几年杀人的本事越发精近了,你们也很期待吧?”

西城门守将李将军正值壮年,又是个爽快人,第一时间就领孟长芸上城楼巡视,他军纪严明,规矩有序,样样无可挑剔。

还不等孟长芸问已主动开口。

“这几日臣派出斥候刺探,都说接连下雨厉军安营不出,未有任何谋划。”

孟长芸问,“那敢问李将军可有计划?”

“长公主放心,本将军已在西城门外高地布下埋伏,即便厉军来犯,也必将他歼灭殆尽。”

孟长芸稍稍点头又问,“西城门临近大运河的出海口,你在水下可有安排?”

“长公主放心,本将军已安排人手日夜巡逻,胆敢上岸者必死。”

然而出了西城门,孟长芸仍是忧虑重重。

“燕平,我想请你弟弟燕南出山,在西城门筑第二道防线。”

一向爽快的燕平此时却颇为犹豫。

“长公主……燕家三代单传,到我们这辈好容易有兄弟二人,父亲不准燕南从武,只在家中静心读书,保,燕家血脉。”

孟长芸当然不会忘记,上一世燕南为护敬城自发战斗到最后一刻,最终身中数箭而亡的惨烈。

于是又和他商量。

“那不如这样,玄成领三千赤霄军杀敌,燕南坐镇后方为军师,待此战后,我绝不再打扰燕南。”

燕平还在沉思,玄成却急起来。

“长公主,臣只是从六品的振威校尉没资格领赤霄军,您还是――”

“本宫连杀人犯都敢用,从六品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