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制造弓箭(1 / 2)

陆子龙挑选的制造弓箭的栎树枝条都是那些树条挺直,直径5厘米左右,表面没有大的枝节,瘤疤的枝条。他用匕首背面的锯口,切割了50根枝条,制成长度在两米左右的木棍让族人带回部落。

回到部落后,他让族人们把栎木树棍放到工匠们磨制石器的石洞中,自己开始制作弓箭。在目前的条件下,他只能制作最简单的单体弓箭,至于射程更远的复合弓和弩需要他炼制青铜器或铁器后,有了金属工具才能做出来。

他将栎木在火上烤,趁热弯折到一个弧度。然后用多股细的榆树皮线制作成弓弦。这样一张简单的弓就做出来了。之后他选择直径1厘米左右的平直的桦木枝条,削制成1米长的木杆。木杆的一头削尖,装上狼牙或石镞,并在箭尾夹置野鸡的羽毛。

将族人们收集的鱼鳔加水熬煮成胶,将野鸡羽毛和弓箭箭体粘牢。他制作了10支这样的弓箭。他拿着自己制作的弓和箭在部落山洞前进行试验。

他先站在一棵大树前50米处,张弓搭箭,感受着弓箭的受力,在弓开如满月后,将箭松开,弓箭深入大树中,他走过去费力的从树上把下箭头。

箭头的狼牙深入大树中近5厘米,并碎裂在树中,看来弓的弹性很好,箭也基本符合要求。然后他又测试了弓箭在80米,100米,150米的效果。

弓箭在100米内依然能射入大树2厘米以上,依然有比较大的杀伤力。在150米的距离,由于箭支的稳定性不强,他射了10箭,仅有5只箭射中了大树,射入大树的深度不超1厘米,虽然有杀伤力,但是杀伤力已经大大降低了。

弓箭制作成功后,他又根据弓箭的射击远近和伤害程度,进一步完善和制作了3种箭支。

第一种是木羽箭,就是陆子龙第一次制作出的箭,不过他又在桦木箭杆上做了改进,箭杆尾部的羽毛挑选挑选大而平直的,尾部箭杆略微削去一些,让箭的重心更为靠前,这种箭射程远,而且伤害大。用于常规作战的射击。

第二种就是凤羽箭,这种箭两边带有翅翼,而这种翅翼就像是凤凰的翅膀,翅膀用削薄的桦木制作,并粘贴在箭杆上。

这种弓箭射程可以达到三百米以上,但是这种箭伤害性不太大,致死率不高,这种弓箭用于远攻,用在守城和对进攻的敌军进行远距离箭雨覆盖。

第三种就是飞虻箭。这种箭头采用砾石磨制的三棱形箭头,在近距离内可以直接将人射穿,所以中箭一般都会立即死亡。用于对近距离目标进行作战。

由于大部分族人都在忙着建造城墙,第二天一早,他将部落中负责外出抓捕猎物的20来个族人留了下来,虽然部落中的鱼干足够维持大家食用,但是为了调剂族人们的口味,同时也时为了不断探查部落周边的情况,他还是保留了20个人的狩猎小队,在部落周边狩猎。

他开始教授这些人射箭。

在教导族人射箭时候,陆子龙强调要做到即凝神屏气、屏除杂念,心念专一这样做射出的弓箭才会准确。

陆子龙也没有专业学习过射箭,他自己的弓箭知识都源于自己的课外阅读,他记得曾经读到过一个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晋平公命工匠制弓,3年才做成,却射不透一层皮甲。晋平公大怒,要杀弓匠。弓匠的妻子想方设法的见到了晋平公,说:

“我丈夫为制这张弓,极其辛劳。制作弓的木料是来自泰山的,每天在阳光下晒三次。制作弓的角是用燕国的牛角,用楚国的糜筋贴傅,用黄河之鱼的胶粘合。这四样物品,极天下之选。如果此弓射不穿一层甲,那只能是您不善射。

我听说,射箭之道,左手如同推开石头,右手好像倚着树枝,当右手放箭时,左手并无知觉。这才是射箭之道。”晋平公按照她的指点,果然一箭穿透了七层甲,于是释放了弓匠,且赐给他黄金“。

这个故事中妻子讲的射箭要领其实就是要做到凝神屏气、屏除杂念,心念专一。因此他也“依葫芦画瓢”的借用过来。

这20个人经过一天的练习在拉断一张弓,拉断了3个弓弦后,基本上能做到50米外射箭,都能射中树木。100米外射箭10支弓箭,8支能射中树木的成绩。

陆子龙在心中暗暗的佩服这些原始人。虽然这些人的生产力低下,头脑也相对简单,但是肢体协调能力的确要比后世的人类强太多了。

第二天,拿着弓箭去狩猎的这些人,意外的取得了成绩,他们用弓箭射死了30几只兔子,20几只野鸡,2只狐狸和5头青羊。连同用绳套和陷阱抓获的30只兔子6只野猪,可以说是取得了大丰收。

随着这些人对弓箭的使用越来越熟悉,他们的收获一天比一天大。这也就带动起其他族人对弓箭的兴趣。

于是陆子龙每隔几天就从修筑城墙的族人中,更换出10名狩猎队员,让他们轮流狩猎,轮流掌握弓箭的使用。这样1个多月后,基本上部落中的男性族人和部分女性族人,都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