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榆树和榆皮绳(1 / 2)

陆子龙小的时候跟爷爷奶奶在农村长大,他见过村民用箩筐来盛东西,用背篓来背东西。

虽然他自己并没有编织过箩筐和背篓,但他见过村民编织过,现在依稀还有些印象。

感觉工艺并不难,只要有材料,他自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照猫画虎的编织出来。

他用匕首砍下一根根比较长的柳枝。捆扎成一大捆,让陆大石扛着,继续返回部落。

又走了没多远,他发现了一大片榆树林,这片榆树林面积非常大,有接近两平方公里。

由于处于原生状态,树林中的榆树长得比较密集,树与树之间的空隙非常小,陆子龙带领大家深入树林不足100米就走不进去了。

在这里他见到了一棵非常巨大的榆树。这棵树高15米,胸径2米,树冠覆盖近200平方米。

主干低矮,三大主枝连生在一起。一枝向上,另外两枝平卧,错落有致,树姿十分优雅。树上还依然挂着许多榆树钱。

在这棵大树下错落的生长着一些低矮的榆树和一些灌木。这棵树怕是有几百年甚至是千年的老树了。

榆树的发现让陆子龙非常的高兴,原始人也许不知道榆树的价值,但作为一个穿越者,陆子龙却了解的比较清楚。

榆树可以说一身都是宝,榆树钱可以吃。陆子龙儿时,每到三四月份榆树钱儿正肥美的时候,他经常和村子里边的小伙伴们爬到树上吃榆树钱,榆树钱口感甜甜的,还有一股青草的香味。

榆树皮内含淀粉及粘性物,磨成粉就是榆皮面。小的时候奶奶做面条的时候就喜欢加上点榆皮面,奶奶说这样做的面条更有“嚼头”;

榆树皮纤维坚韧,可以替代麻线制作绳索、麻袋。

榆树干木性坚韧且纹理通达清晰,是做家具的好木材。

在穿越前的世界,以“晋作”为代表的北方的榆木家具,和以“苏作”为代表的南方榉木家具,号称“北榆南榉”,是民间家具应用最广泛的用材之一。

榆树钱的花期是3月-6月,东北地区花期较晚,应该在5月到8月份之间。穿越前的时间是6约月份,见到这里的榆树钱,他判断自己所在区域应该和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相似。

人最怕的其实是未知的东西。那种不能把握住自己命运感觉,往往让人心生恐惧。

这也促使陆子龙不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和所处的环境这些已知的因素对未来进行判断。经过这几天的生活,陆子龙已经从最初的慌乱甚至有些恐惧,到现在逐渐淡定,有了随遇而安的觉悟。

在初步判断出自己依然是在地球,只是从炎热的非洲穿越到了中国的东北地。陆子龙忽然感觉自己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

现在的“鹿部落”一穷二白,需要他去创造,去发现的东西太多了。这也让陆子龙每发现一种有用的东西,就兴奋不已。

目前对部落来说,榆树的作用不在榆树叶和榆树皮能吃,重要的是榆树皮是能搓绳子。

绳子应当是农业社会用途极为广泛的工具之一,在没有被石化纤维替代之前。绳子基本上都取材于原生的植物,因此它也是农业社会就地取材,易于获得的工具。

有了绳子就能编织网,有了网就能捕鱼,就能编织口袋,甚至编织成衣服。

陆子龙用匕首在这棵老树上沿着皲裂的竖纹剥下来一条20厘米宽,5厘米厚,两米长的树皮。换了一个地方,又从其他不同的部位陆续剥下来几十块这样树皮。用榆树的枝条捆成捆后,让战士们扛着向回走。

回到部落的时候,部落的人群又再次轰动了起来。他们只有20多个人,短短的时间内,但却打回来25条狼。二十几只山鸡和三十几只野兔。这么多的肉食是他们上百个部落战士许多天才能打回来的。

陆子龙将带回部落的榆树皮和柳树枝 ,晾晒在部落的洞口。其实制作绳子的最适合的材料主是苎麻和稻草,能制成“麻绳”,“草绳”。但是陆子龙没有麻线也没有稻草,只能制作榆树绳了。过了几天在榆树皮变得干燥后。

他用手臂粗的木棍削制了一根一米长的木棒,他选了一块平整光滑的大石头,将榆木皮放到石头上,用木棒反复来回槌,如果干燥了,嘴里含一口水喷雾滋润榆树皮受绵,再继续槌。

槌一次后需要放置一段时间再槌,分成多次完成,如果一次槌容易把榆树皮内的长纤维槌断,槌碎。当榆树皮槌到软绵绵的,熟熟的,稠稠的,具有弹性和韧性的时候,榆树皮算是槌好了。

从部落山洞中流出的清水在洞口流到了一处洼地,在那里又形成了一个小的水池,陆子龙把槌好的树皮在这个水池中清洗了一下。

就获得了一条条长长的榆树纤维。将几根长纤维一头拴在一棵小树上,然后一次三四根纤维作360度旋转捻成两米长细绳条。他制作了几十根这样的细绳条。

然后他固定住绳条的一头,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