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给师父拜年(1 / 1)

狼啸西陲 渭州野叟 792 字 4个月前

时间飞逝,一晃又是两月,这期间我除了参加安军村住宅落成乔迁大喜庆贺,抽时间遛遛“黑豹”外,几乎是家里——州学两点一线,学习,学习,再学习。熬到寒假,已是腊月十六,快过年了。

不知这个时代是不是小冰河时期,冬天特别冷,从进入十一月开始下雪,一次下雪超过了一尺。断断续续的,雪越来越多,把野外的沟壕都填平了。我手脚冻裂了,疼的人直呲牙,整天围在火炉旁,不敢出门。

休息了几天,天气放晴了,不敢再耽搁了,该给师父送过年用物去了,要是这几天再下一场雪,去崆峒山的路一封,师父可要受罪了。

腊月二十早晨起床,喊来疯狗,叫他牵出马,套好骡子,驮上我给师父购买的棉袍,棉鞋,米面油菜等用品,跟我去崆峒山看望师父。

或许是几天没遛了,“黑豹”今儿很兴奋,过了干沟,拐上大路,就撒欢跑了起来。风驰电掣,积雪飞溅,冷风撕扯着耳朵,刮的我面颊生疼,只能尽量把身体压低,伏在马背上,任由黑豹”狂奔。

一直跑到聚仙桥,路渐渐变窄了,我才慢慢勒住“黑豹”,让它慢了下来。我下了马,活动了下冻僵的手脚,一边遛马,一边等疯狗。

说来可怜,疯狗和他找来的六个小叫花子,在酒楼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想这不是叫外号就是胡乱起的小名,时间长了也不是办法?就问他们姓什么?有五个竟不知道自己姓啥?问他们想姓什么?他们回答要跟着我姓?没办法?咱也犯了少年心信?就以“仁义礼智信”为名,给他们起了名。疯狗叫高仁,那个女的叫高智,有意思不?

我牵着“黑豹”,沿路欣赏着冬景。泾河完全被冻住了,雪盖住了冰面,一派白色向东延伸而去。北边的山光秃秃地黄,山根的杂树颜色较深些,在北风中瑟瑟发抖;川地中的麦田,埂下沟壕堆满了积雪,把田分成大大小小的“井”字,给人带来想象的空间,也多了些生气。

差不多过了半个时辰,高仁骑着马,马鞍上拴着骡子缰绳,气喘吁吁地赶到了。我们一同沿着山路,向问道宫走去。

到了问道宫,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准备放下喝”黑豹“和高仁骑的马,我俩拉着骡子上山。”黑豹“胡踢乱咬,要跟着我,也好,把骡子驮的东西分了些,绑在”黑豹“身上,一人牵一匹,向山上爬去。

问道宫建在轩辕谷口,出了宫向上路更窄了,沟被雪填平了,小树只剩下树捎,雪压断的树枝满路都是,高仁用手里鞭杆挑拨着树枝,我俩艰难地向上爬着。牵马攀爬,经过一个多时辰努力,终于狼狈不堪地爬上中台,已是中午了。

师父还住在东台,卸下东西,我准备在师父这儿住一晚,高仁要回问道宫住。也许是累了,“黑豹”在我抚摸了一会儿后,说让它在山下等我,这家伙好像听懂了,乖乖地跟高仁下山了。

半年没见,师父清瘦了些,精气神似乎还不错。土炕上是小小地几块木炭的火盆,取暖还是靠热炕。我上了炕,师父拉开被子捂住我的腿,我俩拉着话。

你爹妈身体好吗?师父问。

都好着呢?我妈自从进了城,整天忙的脚不沾地,不知咋地?精神头可好了。我回答。

吃的饱,穿的暖,生活有盼头了,人也就精神了。

对着呢!

你在回潘原老家了吗?

准备收麦时回去来?

事多的一忙,就没有回去。

你翁翁,婆婆身体还硬朗吗?

我爹说,两人还鼎铛的很,我翁翁还能担动水呢?

听说你建了个安军村,安置了二三百军人和家属?

起初是想帮我二爹,给出了点主意,才安置了89名退役军人,算上家属也就二百来人,也没有多少。

那也不少了。军人苦啊!老了也没个着落,这下好了。听说你还酿造出了黄酒?

嗯。安置,安置,有住的,没活干,没来钱的地方?叫啥安置?我家投了点钱,我二爹军队上出了酒专卖权,办起了砖瓦厂,酒坊醋坊,活都是他们在干,我就出了点主意。

有活干,有口吃的,不挨饿受冻,他们享福了。

东拉西扯的,陪师父说了半下午,师父心情好了很多,笑容多了,脸也展拓了许多,皱纹也没那么深了。直到师兄叫吃饭,我们才知道天快黑了。

饭很简单,萝卜干,黑面窝头,小米米汤。我就着萝卜干,硬吃了半个窝头,米汤到是喝了两碗。师父也多喝了半碗米汤。

吃罢饭,师父要做晚课,我只能自己到外边转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