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安军村见闻(二)(1 / 1)

狼啸西陲 渭州野叟 688 字 4个月前

在酒坊放松了一会儿,草草地看了一下醋坊,大伙来到正在建设的住宅工地。

安军村住宅,统一规划一亩大,设计有正房五间,牛棚三间,灶房和杂物间三间,厕所一座。全村规划二百户,今年先期建造五十户,已完成二十多户,十一月全部完工。

退役军人有多少户?一教谕问。

今年安置89人,按八十九户计算,加上往年遗留的,共二百多人。干爹回答。

多少钱一座宅子?他们买的起吗?张山长问。

还没有具体核算,大概得150缗左右。军人安置费顶一半多,个人掏一部分,还可以贷款,利息很低。干爹做着解释。

一行在干爹的带领下进了一户已修好的院子。众人好奇心更重。田山长,老先生连厕所都转遍了。都夸赞设计和布局合理实用。想的周到,竟然连火炕都盘好了。

有的教谕问干爹,他想买一座,可以不?干爹摇头说不行,他是干活的,是外人,也做不了主,得村民集体讨论通过才行。

看完住宅,快午时了,早晨的参观活动结束了,吃饭的地点在村部。在村议事房坐定,端上茶后,田山长指着墙上花花绿绿的规划图问干爹:张里正,这幅图看名字叫“安军村规划设计图”,你能给我们讲讲吗?

田山长,我就不讲了,这安军村真正的老板是鹏飞的父亲和他二爹,整个规划设计人是鹏飞,我只是个办事的,让鹏飞给大家讲吧。干爹把我卖了。

我只好走到前面,照着图讲了起来:山长,教谕和同学们,安军村开始是为了解决伤残和超龄退役军人安置难题的,确切地说,当初是为帮我二爹解决难题的。

今年他们退役89人,加上历年的和家属,近二百人安置成了他们禁军的头等大事,二爹整天愁眉不展,我听到后,想到了创办砖瓦厂,就醋坊提供劳动岗位,集中统一安置的办法,二爹拿到批文后,就规划,招人,经过三个多月的建设,新村已初具规模,争取在十一月,让五十户军人及家属全部住进新房。

你们看,北面绿色的是农田,烧荒开垦后,每人先分五亩;红色的是房屋,黄色的是空地,白色的是道路,灰色的是村围墙,蓝色的是护村河。

哎呀!不得了,这么大工程?葛教谕感叹。

那建成后,岂不成小村堡了,村门一关,防贼,防匪都没问题,安全的劲大木。张山长指着地图问。

张山长,不光的防贼防匪,还能防军队。西边是一群什么人?不得不提防啊!我解释说。

鹏飞大才,我等佩服!几名同学说。

去去,一边玩起。咱们是同学,胡吹捧个啥。我没好气地说。

鹏飞,他们可没胡说。以前人说你发明了“神仙水”,半年识千字,被誉为“神童”,我不以为意。可我今天发现你悲天悯人,出资建设安置军人;搞规划,建工坊,提供就业机会,这才是经世济人,是大智慧,大功德。当受老夫一揖。

不敢当,不敢当。我急忙向旁边一躲,回了先生一躬。

鹏飞,你将来做官一定是个好官。

飞哥,你大才啊!兄弟佩服!

花胳臂领着几个妇女把菜端进来,才给我解了围。我赶紧接着放下,招呼先生们吃饭。一盘豆芽菠菜,一盆猪头肉,一大盘三镰苜蓿,一盘炝拌萝卜,花花绿绿的香气袭人。主食是羊肉荞面饸烙,热气腾腾,田山长先动了筷子,大伙一人端上一碗开咥,满屋子一片吸溜声和叫好声。

院子里安了八张桌子,板凳,供学生们吃饭。桌子都坐满了,一部分同学蹲在院里,捧着碗吃的正香。

鹏飞,来坐这。同斋的同学看我从议事厅出来,喊我。

你们先吃,我等会儿再吃。味道咋样?缺什么?我给后厨说去。我问。

羊肉饸烙,太香了,啥都不缺。他狼吞虎咽,嘴里塞满饸烙,含糊回答。

这顿饭吃了一个时辰多才完,大伙很满意。休息了一会儿,一起向七府军营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