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中秋诗会(1 / 1)

狼啸西陲 渭州野叟 727 字 4个月前

到诗词学会活动的斋室坐好,一会儿,田山长和几位教谕,学正,斋长就走上了讲台。

今天把大家请来,主要是安排中秋诗会的事宜,首先请田山长给大家讲话。荀教谕首先说道。看来会是由他主持了。随着他话音一落,斋室一片掌声。

田山长双手举起向下压了压,说道:中秋诗会,是我们州学从建校起就举办的大型活动,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我讲三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一)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代。中秋节是秋季时令习俗的综合,其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渊源。祭月作为民间过节的重要习俗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太宗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日食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二)州学中秋诗会起源和兴盛

州学中秋诗会发起于987年,发起和倡导者是州学第一任山长葛世敏,至今已36届矣。是为了顺应太宗确定的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朝令,唱和崆峒书院的桃花诗会,使两学在诗词教学和创作上展开有序的竞争,为我州学生乃至整个西北边塞诗人提供一个展示才艺的机会,多年来诗会人才辈出,佳作叠现,促进和繁荣边塞诗词的发展,渭州诗人享誉西北。

(三)这一届的任务和期望

这次是州学的36届中秋诗会,我们确定的主题是“天涯共此时,讴歌新盛世。”,宗旨是展现人与人之间浓浓的人情味之余,更是以诗词为媒介,歌颂当代为我们的幸福,安定的生活所默默付出的农民,文人,军人等。讴歌他们舍小家为大家,默默坚守无私奉献,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期望这届诗会在组织形式有较大的改进和创新,希望你们以无限的热情投入到创作之中,拿出更多的优秀诗词,涌现出很多新人新作。并要邀请渭州以至西北知名的学者,文学和诗词大家积极参与到这届中秋诗会中来,更希望横空出世无愧于这个时代的美丽华章。

这届将评出一,二,三等优秀大奖,对创作者学校将给予重奖。并记入个人档案,作为参加省试的重要加分。最后,预祝这届诗会举办的圆满成功!

台上台下的师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接着葛教谕宣读这次诗会活动方案,在八月十五这天早晨,两个学校的参赛人员在渭州广场进行诗词比赛,限时两个时辰,州学,崆峒书院各出三名评判,邀请三名诗词大家,成评判组,评出诗词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各奖励奖金100缗,50缗,20缗和奖励证书。

对社会各界投稿或现场创作的作品,评判组评选出优秀作品,将给于50缗的重奖。几乎和往年没多大的区别。

葛教谕接着又说:见于田山长提出诗会形式要有改进和创兴的要求,现在正式向各位教谕,学生和社会同仁征集诗会方案,十二日为至,欢迎各位教谕,同学向州学诗会筹委会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筛选,郑重采纳,并在会上宣布提供方案的人名和内容,尽我们最大的热情和智慧,办好这次诗会。谢谢大家!

掌声过后,我开始思考,还有几天时间,州学的诗会一直是老样子,缺乏创新,以咱后世经过的,见过的举办晚会的形式和经验,自己该提出怎样的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