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韩度带回橡胶种子,并且是南洋开始种植之后。
每年橡胶园都在不停地扩张,产量也是年年攀上新高。按照常理来说,这么大的橡胶产量,早就应该能够满足大明所需了。
可事实是大明每年的橡胶缺口,却是越来越大。让人有种不管南洋种植多少橡胶,好似都填不满大明这个吞噬橡胶的巨口一般。
而新明身处四战之地,每天应对美洲土著的袭击就足以让他们疲于奔命,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发展。
物资的缺乏让新明的处境越来越困难,这也是以朱棣的高傲,都不得不低下头来派人回来的原因。
朱瞻基说是回来祭拜,其实就是求援来了,只是他采取了购买的方式罢了。
见朱允烨满脸的坚决,韩度知道即便是自己坚持反对也没有任何用处,只得无奈拱手:“臣就此告退!”
我不赞同皇上你的看法,但你若是坚持我也拦不住,那我也没有必要继续留在这里。
朱允烨当然能够明白韩度此刻的态度,看着台下的韩度,他面前只有两个选择。一是听从韩度的建议,禁止朱瞻基带书院学子去美洲。二是坚持他的想法,让韩度离开。
顿了片刻,朱允烨脸上挤出笑容,朝着韩度微微一摆手:“既然舅舅还有事,那就退下吧。”
至于价格究竟定多少,还需要经过不断的磋商。
韩度满心失望地看了朱允烨一眼,无声吐出长长一口浊气,就此转身离开。
州府要修水泥道路,朱允烨还能够理解。毕竟水泥道路的确是极大的便利,各府之间用一条水泥道路连接起来,不仅平时可以方便百姓,一旦出现灾荒朝廷也能够迅速调集人力物力赈灾。
他最需要的是让朝廷严令各县,不得擅自修建水泥道路。
一个几万人口的下县,非要修水泥道路。奏折呈到内阁,结果内阁原封不动地送到御前。
这不是
十万奴隶,一千万贯,还有朱瞻基承诺的海贸开通之后,新明每年向大明采购不下于两千万贯的货物。
可即便是有朝廷再次下令,仍然是有敢以身犯险的人。
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每年的收益是多的,但是每年钱的地方更多。
可是这县令根本就没有钱修道路,直接把衙门的钱全部挪用了,那可是整个县一年的税收。
又不是让朱瞻基把整个书院打包带走,只让他带走几个学子而已,能够成什么气候?
相反,朱瞻基开出的条件让朱允烨兴奋不已。
朱允烨气得雷霆震怒,下旨将此人押到御前,厉声问他为何要胡作非为。
自从朝廷知道皇帝内库每年有巨额收益之后,一个个钱都变得大手大脚起来。
结果人家根本不理会朝廷,不等命令下来就召集百姓开始动工。等到朝廷的政令到了的时候,水泥道路都快要修完了。
当然,价格不可能像奴隶那样高。若还是那样高的话,朱瞻基反而会认为朱瞻基是不是在诓骗他。
狗屁得为百姓谋福祉,以前怎么没见你们这么积极主动的为百姓谋福祉?
朱允烨知道这是有官员盯上了他的内库,准备来个先斩后奏试探一下。
这个时候朱允烨才明白,当初韩度告诉他国子监学子大多数都是信手空谈者多实干者少,是什么意思。
结果没有想到竟然是国子监出身的官员在给他出难题,而书院出身的官员却一个个安分守己。
“胡闹!”朱允烨差点气炸,指着县令的鼻子骂:“修与不修,朝廷自有法度,岂能让你随意施为?若是人人都如此,那这天下还不乱套了?你可知道,不尊朝廷,乃是死罪!”
朱允烨坐在龙椅上,目光一直盯着韩度的后背,直到他迈出殿门才收了回来。
随即暗自摇头,他认为韩度是有些过于杞人忧天了。
岂料,县令脸上没有丝毫惧色,抬头挺胸梗着脖子:“微臣为全县百姓谋福祉,死得其所!”
若是这县令能够完全靠他自己把水泥道路修起来,那朱允烨不仅不会责罚他,还会深感欣慰地给他表功。
也就说,这个县把所有税收都截留了,一文钱都没有给朝廷。
结果县令丝毫不惧,大义凛然地道:“既然朝廷不修,那这道路就微臣来修!”
但是把水泥路修到县里是几个意思?
朱允烨看着手里的奏折,越看越气!
“还是书院学子清醒啊,知道以朝廷的财力根本不可能做到每个县都修上水泥道路,根本就没有向朝廷申请过。”朱允烨独自感叹:“而且他们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就这么空等着,他们在有限财力的情况下,下一段一段拓宽道路夯实路基。这也的道路虽然也很简陋,一下雨也是泥泞一片,远远比不上水泥道路,但是也要比以前的道路好很多。而将来一旦财力足够,立刻就可以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