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赐姓武氏?(1 / 2)

唐军一共抓了二百多个俘虏,分别是吐蕃郡、天竺郡、南诏郡等地,前段时间叛乱的头目及其家人。

武则天便将这些俘虏,分别安排在太庙、太社以及唐高宗埋葬的乾陵,实行献俘礼。

事实上,献俘在帝王陵墓的规矩,是唐高宗开创的。

贞观二十二年,阿史那贺鲁曾率领自己的部落归顺唐朝,并为大唐平定龟兹叛乱有功。

当时,李世民在嘉寿殿内,亲自将自己的外套披到阿史那贺鲁身上,表示自己对他的重视和恩宠。

可是,阿史那贺鲁在李世民驾崩之后,就拥兵自重造反,显庆三年,苏定方击败并押回长安。

高宗曰:“贺鲁背恩,今欲先献俘于昭陵,可乎?”

当时任职礼部尚书的许敬宗就回答说:“虽未闻献俘于陵所也,陛下孝思所发,在礼无违亦可行也。”

至此,后面的皇帝都继承了献俘于先帝陵墓的传统。

武则天并没有亲自前往长安乾陵,她安排礼部尚书代她行献俘礼。

而她自己,则是亲御兴安楼上,楼下站着文武千官,亲眼目睹她对俘虏进行裁决。

是的,你没有听错,皇帝亲手宰了俘虏,这种情况在武德充沛的大唐是十分正常的事情,至于宋朝,那就不知道了。

通常皇帝亲自裁决的都是较为重要的俘虏。

在臣子面前裁决,展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所具有的生杀大权。

并且,受到群臣的朝贺,也体现了君臣一体的核心思想。

武则天面无表情的往俘虏胸前狠狠插刀,鲜血溅到了她的礼服大裘冕之上。

楼下有托在起哄,大声嚷嚷着:“圣明圣皇,佑我巨唐!”

然后,官员们无精打采的跟着大喊,看得出来,其实他们并非心甘情愿。

宋真没有喊,他只是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

“献俘礼”结束之后,武则天带领群臣回到天堂,百官列座。

由宰相之首武承嗣进贡福酒给女帝,最后便是举办盛大的宴席,仪式便算是完成了。

坐在下面的文武百官桌面上摆放着同样的美食,不同的是,等级不同,食物的数量不一样。

而武则天桌面上的美食,全都是今天在太庙行“造”礼,供奉先祖的食物。

女帝站起身来,举起酒杯向群臣:“诸卿,万福。”

“陛下,万福。”群臣同样举起酒杯,但是没有直接饮下去,而是等皇帝饮福之后。

因为是征伐之礼,皇帝“造”礼之后,就轮到大将“告”礼了。

所以,武则天先动筷子,再到大将食用胙肉,最后才轮到其他臣子。

在这种场合,宋真如果不出席的话,那就有点不给面子了。

他坐在儿子旁边,一句话都没有说,默默地夹菜。

酒足饭饱之后,就到封赏环节了。

“朕今日很高兴,看到众将士为朕在外浴血奋战,豪取江山,收复失地。”

“尔等都是英勇男儿,朕,倍感欣慰。”

“朕大有赏赐,以资鼓励。”

武则天招招手,武寺监便开始朗读册书,一众大将从座位上离开,站在中央低头听候。

一共有十八个大将回京,基本都是主力人员。

他们按照官职大小,依次被封赐爵号,从县公到郡公。

“宋天骑,卿原为云麾将军,朕念及用兵如神、战功赫赫,特此赐汝爵号浩国公,从二品镇军大将军。”

他确实可以称得上用兵如神,以前有神威震天雷,他的军法才能未能体现出来。

可是,后来神威震天雷停产了四年,直到过去了五年才重新送达。

在此期间,唐军被迫重回冷兵器作战,即便如此,依旧以极少的伤亡,完胜敌军。

最夸张的一场仗,以五千骑兵突破对方三万骑兵。

至此,无一人敢轻视宋天骑。

之所以被封为浩国公,原因就是他的祖籍是汾州宋氏,而汾州在武德三年(620年)之前,一直被称为浩洲。

前面有提过,国公的赐名,大都参考于地域或旧国名称。

例如宋真的雷国公,就是取自于岭南东道的雷州,而且他是因为制造出来神威震天雷的功绩,非常契合。

“臣宋天骑,谢圣恩。”

武寺监顿了顿,他还没说完。

“朕闻及汝之妻阎昭平,巾帼不让须眉,沙场英勇,不输男儿,特此封为青莲将军。并立武庙。”

武则天本是女儿身,她的性别时常受到他人攻击,如今难得出了一个跟她一样了不起的女性,她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谁说女子不如男?人家阎昭平虽为一介女流,但是在战场上,杀的人比男人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