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薛正清来访(1 / 3)

第二天,告别了卢杨家,宋真和狄仁杰回到东都。

他们意外的见到了一个人。

“老薛,你怎么来了?”

薛正清笑了笑:“听说卢刺史的身体不好,特来看看他。”

“顺便,也看看你们。”

其实薛正清与卢杨的交情只是一般,两人仅在汴州审理赵三郎的案子有过接触。

也许他故意这么讲,只是想掩饰其他情绪吧。

“老薛,你在宣州当刺史,还可以吧?”

“挺好的。”

薛正清本来是大理寺卿,但这个职位,一般人做不长,通常只有2年任期。

不过,段正玄的任期超过了两年,长达五年之久,恰逢李治重新掌权之际。

大理寺卿这个职务十分特殊,权力太大了。

这权力不是针对官吏的,而是针对底下的百姓。

特别是涉及到富商的案子,油水特别大,因为大理寺卿拥有一票否决权,最终的判决都是由他来定夺。

段正玄有没有收钱办事,宋真不知道,反正他从来都没有收过贿赂。

毕竟,他是个不差钱的主。

而薛正清恰恰就很缺钱,所以他没干到一年,便被李治安排到宣州(安徽宣城)做刺史。

同样是从三品的官位,但是身份地位却低了很多。

地方官始终比不上京官高贵。

所以,薛正清此次前来,一是为了看望老朋友,二是看看宋真有没有办法,把他调回东都。

哪怕是降职做个四品官员都好啊,在宣州人生地不熟的,平日里想找个人说说话都没有。

刺史,“刺”即检核问事,属监察之职,不是省长,而是书记。

平日里,刺史监督底下的明府工作,但是他不能指挥工作,他可以驱使的官员是长史/司马。

这就是为什么,当初赵明府未奏先斩,卢刺史会汗流浃背。

凡是底下有一个官员犯了错,皇帝首先抓的就是你这个刺史。

其实卢刺史当时也没有协助办案的义务,只是他害怕了,所以亲自监督办案。

刺史可以很忙,也可以很闲,纯看你怎么当。

薛正清就属于那种没事摆烂的人,但是这么做的话,容易出事,所以他非常不愿意当刺史。

也不是说他懒,没人推他的话,就不愿意动的那种。

宋真猜出了他的来意,但是这种事情他没有把握,毕竟涉及到从三品大臣的调任。

他个人也是非常希望薛正清能回归的。

“我想想办法吧。”

薛正清神色一滞,他还没有说话呢,怎么宋真就看出了他的来意?

从四品的官职,通常都是各部侍郎,或者九寺五监除了太常寺之外的各卿各监。

“有点难度啊。”宋真心里叹了口气。

既然有求于人,薛正清便开口做客,请宋真和狄仁杰来到平康坊小酌一杯。

酒过三巡后,他走到柜台结账,却被告知。

“主家有交代过,凡是宋郎来店,分文不收。”

“???”

薛正清愕然,他没想到竟然会是这个结果?吃饭娱乐不花钱,不就意味着,宋真可以在平康坊里无限白嫖?

他突然意识到,才一年不见,自己跟宋真已经不再是一个阶层。

宋守正如今贵为大唐雷国公,传闻中更是陛下的膝下宠臣。

自身能文能武,与文官武将的相处十分和谐。

薛正清沉默的低下头,强颜欢笑的转身离开。

刚才宋真之所以没有阻拦,他早就想到平康坊是不会收这一桌钱的。

既然人家来到东都,自然是要尽地主之谊,不可能让他出钱的。

薛正清来到包间门口,双手扶脸,矫正一下自己的表情,这才推开门进去。

“吃饱喝足了吧?走,带我去重游大理寺吧。”

他在大理寺工作了二十年,早已对那里有了深厚的感情。

做了两年的大理寺主簿,然后做了十九年的大理寺丞,最后一飞冲天当了一年的大理寺卿。

他是直接跳过了大理寺正和少卿这两个职务。

成名得越早,失去得越痛,如今的薛正清无比怀念当初。

“宋寺卿,好。”

“狄少卿,好。”

路过的一个个大理寺官吏见了面,纷纷行礼,尽管二人此时并没有穿官服。

宋真和狄仁杰微笑的回礼,薛正清走着走着,忽然觉得自己不应该来这里。

是啊,大理寺与他再无瓜葛,他如今是宣州刺史,何必再重回故地呢?

他游了一阵,便没了兴致,说着要回去了。

宋真拍了拍他的肩膀,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