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谁赞成,谁反对?(1 / 2)

李治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点点头,表示赞成狄仁杰提出的整治措施。

首先,狄仁杰认为,江湖门派可以视作为一个民间组织,但是国有国规,既然是组织,那就必须服从朝廷的管理。

所以,他建议,要求每一个江湖门派都要向当地府衙登记信息,如果没有登记在案的,那便视为非法组织,朝廷有权力并且有义务出兵讨伐。

宋真补充一句,可以让每一个登记在案的江湖组织,每年缴纳一定的会费,到期不交年会费的,将剥夺其合法属性。

卢承庆听完后愣住,好家伙,这也能征税?

他瞥了眼后排的宋真,心里想着,你这么机智,要不度支尚书的位置给你坐?

狄仁杰继续说道:“第二,朝廷必须约束江湖组织的行为。”

江湖门派可以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自由活动,包括耕种、经商等行为。

宋真又站了出来,他建议,可以适当性的给予其一定税务优惠。

这一点,兼职/度支(户部)尚书的中书令卢承庆表示听不懂,为什么要给他们优惠呢?

包括李治也不懂。

宋真只是微微的提了一嘴:“陛下,臣以为,不可以抑制民众抱薪取暖的积极性。”

这下李治懂了,原来宋真的意思是,培养新兴势力,用来与老牌士族势力抗衡?

众所周知,如今士族掌控着天下的知识产权和大量的土地。

如果,有一股另外的势力崛起,会不会对旧士族产生冲击?

但是,这在未来又会产生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长时间把控新兴势力? 并且让两种势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不能让新兴势力成长为另一头猛虎。

李治有了想法后,他打算散朝后找宋真好好聊聊。

接着,狄仁杰说出了第三条建议。

“朝廷官员不可与江湖组织成员勾结,如有发现,严惩不贷。”

李治点点头,看来《永徽律疏》又要新增条例了,他将这件事情,交给狄仁杰去办。

从执法者,进化到立法者,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既然绛州无根门案子牵扯出来的江湖门派问题已经商讨完毕了,早朝进入第二个主题的讨论。

李治环顾一周,淡淡道:“朕打算,发兵攻打倭国,谁赞成,谁反对?”

此话一出,底下的文武百官们顿时如同惊散的鸟群,议论纷纷。

除了李绩、苏定方等武将之外,很多大臣都没有想到陛下为何会突然下此决策。

他们也知道,天可汗佛头遗案,跟倭国有关。

可是,不至于出兵攻打啊。

宋真闭目养神,这种军国大事,不是他这种身份可以妄加评论的,干脆闭嘴好了。

许敬宗见没人说话,他马上跳出来劝阻道。

“陛下,万万不可啊。如今我大唐刚与西突厥北边交战结束,东北方又与高句丽、百济打得热火朝天,再出兵倭国的话,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许敬宗的党羽纷纷站出来:“臣,附议。”

李治默了一会儿,缓缓开口道:“你的意思是,佛头遗案这就算了?”

许敬宗听出了圣人的愠怒,他赶紧解释道:“陛下,臣不是这个意思。”

“臣以为,可以从其他方面找回公道。”

卢承庆阴阳怪气了一句:“请问延族(许敬宗的字),怎么找回?”

“可以向他们索要赔偿啊,肯定不能这么算了。”

卢承庆呵呵一笑:“可是,这件案子发生的时间十分敏感,而且影响十分恶劣,到底该索要多少赔偿,才能平息陛下的怒火呢?”

“臣建议,让倭国赔偿我大唐黄金万两。”

宋真睁开眼睛,他毫不客气的嘲讽道:“中书令,你是不是有点天真了?千万贯钱,他们赔得起吗?”

“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便安排遣唐使来大唐乞讨,美其名曰学习先进文化,你认为他们拿得出来这笔钱吗?”

“他们愿意拿出这笔钱吗?到头来,还不是随便找几只白鸭出来顶罪,乞求大唐原谅?”

朝堂上,有一部分的大臣,十分认可宋真的话。

倭国每一次遣唐,大唐身为泱泱大国,表现出大国风范,不仅好吃好住的招待他们,通常都会回礼数倍于他们朝贡价值。

说得好听点,叫藩属国朝贡,说得难听点,这是乞讨。

宋真见无人说话,他起身拜道:“陛下,臣建议出兵!不要忘了高句丽和百济的教训。小心倭国成为另一头白眼狼。”

确实,遥想当年,高句丽也是大唐的附属国,结果呢?说反就反。

武将们顿时高看了宋真一眼,此子,深得我心啊。

虽然,出兵这句话,由一个太常寺卿提出来,真心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