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科举榜单(1 / 2)

科举如期举行,许是李旦登基之后,大唐朝野上下安稳,相比较与往年七八百人的应举者,今岁已超过一千余人。

好在娄师德做事十分讲究章法,又有考功司的郎中沈佺期坐镇主考,一切倒也是十分的顺利。

按照程序,沈佺期与考功司的员外郎先是将所有应举者的答卷仔细审阅了一番,将其中优秀者筛选出来,最终拟定了一份大名单。

相比较往年,一科仅取士十余人,李旦登基之后,增加了取士的人数,去年取士便已经超过了二十人,今年的名单人数比往年也要多一些。

沈佺期先是拟定了大名单,然后将名单及答卷呈送给了礼部,由礼部再圈定最后的二十五人名单。

放榜之前,礼部将录取名单进呈宰相征求意见,这便是呈榜。

宰相们若是不同意,还可以对名单进行改动。

对,你没有看错,宰相可以对名单进行改动。

如此可知,若是宰相们想要让某人取为进士出身,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除非遇到士子们滋扰生事,皇帝会亲自覆试,录取者若是覆试不中,主考官往往会被责罚,也因会被贬官。

大唐对科举舞弊的处罚算是比较宽容的,只是处理人,贬贬官而已。并不是像后世的朝代那般,对胆敢科举之中舞弊的官员,格杀勿论。

从这些方面也可以看出,大唐科举的不规范。

所以很多人认为,真正规范的科举其实因该是从宋朝之后才开始的。

李旦虽然也知道大唐科举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还没有到也必须改革的地步。

但是这一次从张若虚口中得知了科举的弊端,又见他四处托请,攀附关系,心知现在的科举风气并不正。

李旦也有意试探一番。所以这一次的科举,李旦便钦点让一向做事谨慎的娄师德负责。

当沈佺期将名单交给娄师德之后,娄师德端详了许久,便逐一问起了名单上诸人的身份。

“这崔赋昉...”娄师德问道。

“他家乃博陵崔氏门人,祖父乃是原户部尚书崔枢...”

“这豆卢勉孝呢?”

“他乃是原尚书左仆射豆卢钦望的侄子...”

...

娄师德所问之人,沈佺期一一回答,要不是名门望族之后...要不就是高官之后...

这些被录取之人,多是已经拜过码头了,或者是有贵人向沈佺期做过推荐,当然去拜见各位宰辅们的士子自然也不会少。

不过娄师德却异常的谨慎,自从自己接了李旦旨意之后,便以避嫌为由,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士子,哪怕是大臣之中有人托请推荐,娄师德也都是打着马虎眼匆忙回避。

再加上娄师德以前多是在外面领军作战,与朝中权贵们的纵横关系不深,所以很多人也不好贸然前来拜访引荐。

娄师德看着名单,微微皱起了眉头,倒不是说这些人没有才华,而是说普通人寥寥无几。

这让娄师德有些为难,虽说普通人读书有些困难,但是其中也不乏有才之人。

原本科举考试是应该交给礼部来做的,但是这一次却突然交给了娄师德。

娄师德身为宰相,接下皇帝交派的旨意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娄师德还是从中察觉到了些许的异样,皇帝不会轻易将事情交给他的,想到这里,娄师德变得异常谨慎了起来,于是问道:“此次科举,平民之中有无才华过人者?”

“呃...平民之中自然是有,比如有个扬州人士,名叫张若虚,写的一手诗赋,但是他的年纪才十九岁,若是今岁就录取了他,会不会让其恃才而骄,倒不如再晾其几年,让他再磨砺磨砺...”沈佺期言道。

娄师德眉头皱的更紧,心知沈佺期这是在找借口,嫌弃张若虚年纪轻只不过是托辞而已。

前些年,想那监察御史宋璟,现在去了幽州督造新城,年仅十七岁便进士及第,张若虚比之还虚长了两岁呢。

还不是因为宋璟的祖上都是皆是名宦,即便是祖辈、父辈也都是大唐的官员。

见娄师德有些疑虑,沈佺期又补充说道:“娄相公放心,而且这里面也有数位平民,只是名次靠后一些...大唐惯例皆是如此,名门望族之人往前排,有了空缺再给其他士子...”

沈佺期说完还有些鄙夷娄师德,嫌弃娄师德做事畏手畏脚,心道,原来传言的“唾面自干”一事是真的。

娄师德听闻沈佺期又说起了惯例,眉头稍稍舒展了一些。

娄师德也不是想要怪罪沈佺期,他也想改变什么,只求不犯错把事情办好,只要是有惯例可依,到时候若是皇帝问起,娄师德有依据答复即可。

“走...你跟我去政事堂,将榜单呈送给诸位宰辅...”娄师德并没有选择自己去,而是选择了让沈佺期一同前往,因为沈佺期更能明白其中的背景的